序号 | 课程名称 | 内容简介 |
1 | 英汉互译 | 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讲解与实践训练,提升学生的英汉双向翻译能力。课程内容涵盖翻译理论、技巧与实践,重点分析英汉语言差异、文化背景对翻译的影响,以及不同文体(如文学、科技、商务等)的翻译策略。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经典译作分析与学生实战练习,培养学生准确理解原文、灵活运用翻译技巧的能力。同时,课程探讨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的协同关系,帮助学生适应现代翻译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小组讨论、作业互评和教师反馈,学生能够逐步提高翻译质量,形成严谨的翻译思维。课程分两学期开设,为翻译硕士从事学术研究、跨文化交流或专业翻译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
2 | 英语技术写作与传播 | 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课程为英文技术写作与传播的基础性介绍,按照信息设计、开发、评审、发布的基本流程,介绍技术信息的种类和组织,通过受众和目的分析,了解写作语言规范,以及写作理念和工具,培养学生的技术写作和职场沟通交流能力。通过可用性测试和技术信息可视化的介绍,了解技术信息的质保和评审等。课程教授结构化写作的理念和专业写作工具,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技术写作和传播的理念和能力,初步了解文档工程师岗位相关的信息,包括工作职责、 工作交付物、文档开发流程、文档工具链;学习技术文档写作规范,制作文档模板,学习有约束地写作,提高文档质量; 学习与其他利益相关方沟通,更好地获取信息;学习分析文档需求,制作文档大纲,从零开始创作用户手册等技术类文档。
|
3 | 字幕翻译 | 为翻译硕士专业选修课。课程旨在系统介绍字幕翻译的基本理论、实践技巧及AI赋能,帮助学生掌握这一跨学科领域的核心知识与技能。课程结合语言学、翻译学与多模态话语分析,探讨字幕翻译的独特性,如时空限制、文化适应及多模态协同等问题。课程采用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与实操练习,学习字幕制作工具(如Aegisub、剪映专业版)的使用,掌握时间轴校准、文本压缩、格式转换等关键技术,探讨机器翻译与AI技术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学习Video Subtitle Remover, Video Subtitle Eraser, Video Captioner等AI辅助工具。课程帮助学生理解字幕翻译的理论基础与规范,独立完成高质量字幕翻译项目,适应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4 | Python编程与R语言
| 为翻译硕士专业选修课。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使用Python和R语言的基础编程能力和代码阅读和修改能力。教授学生如何使用Python和R语言分析具体问题,分解处理流程、编写代码以及不断迭代修改代码以更好地解决语言学习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Python和R语言的基础语法和编程概念,包括变量、数据类型、条件语句、循环和函数以及模块。学生应能够修改和撰写文件路径,安装和调用Python和R的各类模块,理解Python和R语言代码的作用,学会判断使用何种类型的数据类型,掌握将代码打包为函数从而初步掌握编程思维,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
5 | 徽文化外译与传播 |
为翻译硕士“徽文化外译”方向选修课。聚焦文化外译的理论与实践,重点培养以徽文化为代表的皖南地域文化跨语言转换能力。课程采用“理论+案例+项目”模式,系统讲解文化翻译技巧与策略,结合真实语料进行实战训练,同时探讨数字化时代地方文化国际传播的路径。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完成徽文化专题译写、多模态翻译(文旅宣传片字幕、博物馆导览文本等)、旅游宣传材料译写等实践项目,形成兼具学术深度与市场适应性的翻译成果,为中华特色文化外译积累专业经验。课程通过邀请文史专家开展主题讲座、组织学生实地调研等形式,丰富学生对徽文化的了解。在夯实双语转换能力的基础上,增强文化感知与传播能力。
|
6 | 铁画艺术翻译 | 为翻译硕士“徽文化外译”方向选修课。课程结合了翻译学、文化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知识,旨在通过系统的翻译理论学习与翻译实践操作,使学生深入了解铁画艺术的独特魅力,掌握铁画艺术翻译的基本原则、策略与方法,培养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深厚人文素养和高度专业技能的铁画艺术翻译人才。课程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翻译教育相结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翻译技能,还增强了他们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课程为校企共建课程,整合了铁画制作领域和非遗翻译研究领域的诸多专家学者,共同推动铁画艺术翻译与国际传播的研究与实践,实现优势互补,不仅有利于铁画艺术的翻译与传播,也为翻译专业硕士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