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在“三全六专”工作方针指导下,我校外国语学院张凤梅教授借力微信平台通过双语讲述芜湖历史文化故事、对公示语进行纠错等方式,培养“四有”双语人才。
张凤梅现任我校翻译硕士教育中心主任,是校学术骨干、教学骨干、校先进个人,曾赴英国、美国、以色列、土耳其、香港等地学术交流。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各1项、省教育厅项目多项,发表论文17篇,出版译著1部。担任芜湖市鸠江区第七届人大代表、第八届政协委员。
张凤梅热爱教育事业,潜心育人,依托翻译硕士教育平台及其讲授的《中国文化》英语课程,创立《芜湖故事WuhuStory》、《啄木鸟Woodpecker》微信公众号,旨在通过真实项目实践,培养学生了解家乡文化,厚植家国情怀,以及严谨细致、认真负责、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团队成员既包括研究生,也包括本科生。《芜湖故事WuhuStory》着重双语推介芜湖历史文化;《啄木鸟Woodpecker》专注于对公示语翻译错误进行纠错。
项目流程包括采集、撰稿、编辑、录音、教师审校,最后经学院领导终审,发布推文。整个过程以科研标准严格要求学生,坚持原创,坚持文字通畅、编排精美、实地考察、图片真实、标点得当、注释规范。《芜湖故事》特别邀请了芜湖市著名书法家王宏先生题写了刊名,《啄木鸟》邀请中国外文局王一赛女士题写了刊名,并邀请中国美术学院刘雨潇同学绘制了精美头像。
参观书法家王宏工作室
一、《芜湖故事WuhuStory》
1.精选故事主题,体现城市厚度
《芜湖故事》创立于2021年,目前已发布15期。分别讲述了干将莫邪铸剑的故事,鸠兹的由来,三国故事(孙尚香与蛟矶庙、周瑜与点将台)、一代画魂潘玉良与潘赞化的爱情故事,芜湖老海关的百年记忆,李鸿章与芜湖米市的兴起,萧云从与芜湖铁画、中江塔与青弋江等故事。故事主题都经过精心选择,纵横千古,跨越古今,注重体现芜湖作为一座具有2500历史的文化古城的底蕴与厚度。
1 | 干将铸剑在神山 | Legend of Ganjiang |
2 | 鸠兹千载,徽韵芜湖 | Story of Jiuzi, Icon of Wuhu |
3 | 蛟矶怀古:到得浪花深处,一瓯香雪 | Jiaoji Nostalgia-Story of a Temple |
4 | 以我之名,冠你之姓——潘玉良的故事 | Love in the Name of Love |
5 | 皖江明珠,欢乐芜湖 | Pear of Anhui, City of Happiness |
6 | 回首百年梦,悠悠海关情 | Story of the Old Customs House |
7 | 巍巍中江塔,悠悠青弋江 | Zhongjiang Tower, Beacon of Qingyi River |
8 | 工业锈带——四褐山 | Mount Sihe,Wuhu’s Industrial Rust Belt |
9 | 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属周郎 | Story of Chouyu, China’s Alaxander |
10 | 我为石头狂——米芾的故事 | Mad for Stone,Story of Mifu |
11 | 李鸿章与芜湖米市的兴起 | Li Hongzhang and the Rise of Wuhu Rice Market |
12 | 铁为肌骨画为魂——萧云从与芜湖铁画 | Xiao Yuncong and Wuhu Iron Painting |
13 | 试登高处望圩田,万紫千红春满园——沈括与万春圩 | Shenkuo and Wanchun Polder |
14 | 江南无烟雨,祈雨灌平畴 | When There is No Rain in the Sky |
15 | 镜湖波如月,殷殷赤子心 | Story of the Mirror Lake |
《鸠兹千载、徽韵芜湖》截图
2、深挖故事内涵,厚植家国情怀
在这些故事里,我们并非以介绍风土人情为主旨,而是注重挖掘故事背后的内涵。《芜湖故事》第一篇是“干将铸剑在神山”,把这个故事作为开篇之作,是因为我们学校就坐落在神山脚下。神山是干将莫邪铸剑的地方,铸剑体现的是一种工匠精神,作为当时最好的工匠大师,国王都来找他们铸剑,莫邪把秀发、鸡骨投入火炉,锻铁成钢,又体现一种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恰是工科院校学生应该具备的素养。
我们写镜湖,也不是写镜湖的美景,而是写南宋状元张孝祥的故事。张孝祥因主张抗金被罢官回到家乡芜湖,看到江边的百姓生活劳苦,高处的田地遭受旱灾,低处的田地遭水灾,于是把家里的良田百亩捐献出来,蓄水成池,造福百姓,后取名“陶塘”,效仿陶渊明的低调。这是一种家国情怀,所以我们文章的题目叫“镜湖波如月,殷殷赤子心”。通过这个故事我想告诉学生,我们为什么要投入这么大精力来写“芜湖故事”?是因为我们也和张孝祥一样,也对家乡怀有一份赤子之心。
3.匠心雕琢文字,提升双语能力
除了深挖故事背后的含义,我们还十分注重文字质量。每一篇文章都拟定了精彩的中文题目,英文翻译也同样追求尽善尽美。比如周瑜的故事取名 “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属周郎”,英文则译成“China’s Alexander”,把周瑜比作古希腊的军事将领亚历山大大帝。因为二人都是著名的军事将领,又都英年早逝。这种创译的方法更能消除外国读者的陌生感。
再如“巍巍中江塔,悠悠青弋江”,英文“Zhongjiang Tower,Beacon of Qinyi River”巧妙点出二者之间的关系,中江塔正是指引徽商顺流而下,到达长江口的灯塔。“以我之名,冠你之姓”译为“Love in the Name of Love”(以爱的名义去爱”,既来自潘玉良与潘赞化在依依依依惜别时的场景描写,又来自美国一首民歌的名字,能唤起读者共鸣。
(二)《啄木鸟Woodpecker》
《啄木鸟》平台创办于2022年5月20日,主要是对城市生活中出现的公示语翻译错误进行纠错。平台短小精悍,更新频率快,目前已发布34期,主要是由本科生同学在运作。推文要求是尽量真实拍摄的图片,然后根据译写规范进行修改。平台产生的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就是现在每个团队成员都变成“啄木鸟”,走到哪都会盯着人家的标牌看上一会儿,看看有没有英文,有没有翻译错误,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三、助力教师与学生成长
微信公众号的运作,有效促进了教师和学生成长。作为政协委员,张凤梅获批“鸠江区十大委员工作室”、被评为“2022年度区政协履职优秀”;撰写的提案“讲好鸠江故事,推动文化外宣”被遴选为区政协八届二次会议大会书面发言材料。主讲课程获得“省级高校示范课”“省级线上优秀课堂”、“省级线下课程”、校级 “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校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等荣誉。
在张凤梅老师指导下,团队学生获批省级大创项目《芜湖文化外宣翻译实践与创新研究》一项,《啄木鸟公示语翻译纠错志愿服务团队的构建》已被推荐省级大创项目;此外,1人被推荐为安徽省高校优秀毕业研究生; 1人获得校级优秀研究生毕业论文;1人在《科幻世界》杂志发表译文。在高水平赛事中,1人获“中华儒易杯”国际翻译大赛二等奖,1人获“韩素音翻译大赛”三等奖。
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微信平台的项目实践,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双语能力、团队精神、创造力、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真正让学生 “学起来”,“勤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