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建设与创新
自 2023 年起,团队积极完善大学英语免修制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针对公共外语课精心规划了跨学期的职场英语、商务英语、英语视听说等交叉平台课程。该举措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选择,满足了不同专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
(二)教学评价体系创新
大学英语课程采取基于“线上+线下”的“形成性+终结性”学习评价方式。学生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及期末在线机考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又由线上学习、课堂表现、月考三部分构成。打破传统学期末一次性考核模式,将学习过程的监测与评价贯穿于整个学期。率先采用无纸化机器月考和期末考试,大大提升了考试效率,优化管理流程。创造性地将科大讯飞FIF在线实时口语测试纳入月考中,实现了口语考核的常态化、信息化和规范化。三年来,共举办机器口、笔试月考 30余场次,惠及学生 2 万余人。不仅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在英语学习中的优势与不足,有针对性地改进学习方法,教师也能够更加精准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调整教学策略,从而提升了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口语训练与实践活动
团队深入贯彻外国语学院“四阶双融”口语训练提升计划,在大一年级所有公共外语教学班,开展“课堂5分钟”“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口语+思政)展示活动;在大二年级教学班,利用课堂前5分钟进行“用英语讲专业”(口语+专业))口语交流;打造“第二课堂”“英语口语‘学’起来”品牌活动,每周一次常态化开展英语角,实施“口语+传统文化”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学院品牌活动“‘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口语广场”,开展“用英语讲中华文化”“用英语讲中国诗词”系列主题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平台。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团队还指导学生积极参加“英语口语技能竞赛”“升级包”。升级“口语+思政”活动,协助举办外国语学院“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翻译大赛、2023年“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英语演讲赛校园赛等多项口语类专业赛事,并取得可喜成绩。升级“口语+专业”活动,协助举办首届大学生5分钟科研英语演讲大赛,全校二十余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就“海洋绿色能源建筑设计原则分析”“基于眼动追踪的交互美学智能评价方法研究”等二十余项科研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有效增强了该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用英语从事科研创新和学术交流的能力。
开展“‘口语广场’进企业”“外资企业大走访”活动,分批次带领不同专业学生到企业生产线上开展口语交流、学习专业英语。
团队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四、六级口语等级考试,报考人数逐年大幅增长,从 700 余人增至 1786 人,充分展示了教学改革的显著成效。
(四)学业深造支持计划
2024 年,团队首次开展“学业深造提升计划”,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考研支持。团队组织全校考研英语在线模拟考试,为学生积累实战经验;针对艺体类学生举办专题考研讲座,开展线上辅导答疑,为他们量身定制学习方案,解决学习难题。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战经验和有力的学习指导,帮助他们在考研路上更加从容自信,提升了学生的学业深造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