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台简介
外国语学院翻译研究基地于2014年9月由安徽工程大学批准建设,是我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作为校级重点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依托平台,翻译研究基地以服务省内外地方经济建设、推动跨文化交流、培养教育教学人才、支撑和美乡村建设与提升学术创新能力为内驱力,致力于构建多语种、跨学科、产学研融合的翻译研究体系。平台下设“安徽省——上海外教社”联合翻译教学与研究中心、
国家级非遗芜湖铁画翻译与传播中心,支撑建设四个校级科研团队:语言与脑科学研究团队、教育教学研究团队、文学文化研究团队以及人工智能与翻译研究团队。目前,平台已形成“理论研究、实践应用与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科学体系,是推动学科发展和社会服务的重要科研力量。
二、科研成果
翻译研究基地现有教师100余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博士24人(含在读)。近年来,基地开设9项开放课题,提升基地建设品质。教师主持并成功结题国家社科基金3项,主持省部级项目16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SSCI、SCI、EI、CSSCI源刊论文28篇,出版学术专著(含译著)23部,发明专利6项。
依托平台,首创并主办了“首届安徽省翻译教学与研究论坛”,承办了第六届全国口译大赛安徽省赛区(复赛),在省内外产生了较高的知名度。同时,基地选派110余人次参加了国/境内外各类学术会议,包括土耳其“第二届中土论坛”,香港“国际语言学协会第62届年会”,台湾“第六届海峡‘两岸四地’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研讨会暨第五届国际生态翻译学研讨会”等,选派4人参加翻译技术专项培训。
基地拥有高水平口笔译语言服务团队,长期与芜湖市外事办、芜湖翻译协会合作,为芜湖市领导会谈、市重点项目“刘开渠”国际雕塑大赛等提供口译服务。多次为芜湖市文化旅游局、繁昌博物馆、弋江镇政府、大江资讯等翻译文旅资料,获得好评。其中,为大江资讯翻译的字幕文本《宋俑新装》在“人民日报·安徽频道”等多个平台推送,影响广泛。
三、平台目标
翻译研究基地聚焦长三角发达地区经济文化发展需求,以“理论创新、实践赋能、人才支撑”为宗旨,加强与人工智能、数字人文等领域的合作,推动翻译技术革新;深化翻译理论、跨文化传播、语言服务技术等领域的探索,推动翻译学科前沿发展;承担政府、企事业单位等的翻译任务,服务长三角地区、乡村特色文献外译,发挥地方文化传播与对外交流等功能。基地将持续以学术创新为驱动力,以人才培养为生命力,以社会服务为导向,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提升文化软实力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