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学校:
申请专业:
签字(盖章):
申请日期:
填写说明
1.新申请参加认证的专业必须是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设立的本科专业,并已有三届(含)以上毕业生;
2.申请再认证的专业需在有效期的最后一年,通过再认证才能保持认证状态的有效性,除了填写本申请书,还需填写《新文科教育专业认证持续改进总结报告》(见附件2)。
一、学校及联系人
表1 专业基本信息表
申请专业及学校 | |||
学校名称 | |||
专业名称 | |||
所在院(系)名称 | |||
姓名 | |||
电子信箱 | 手机 | ||
学校主管部门联系人 | |||
姓名 | |||
电子信箱 | 手机 | ||
周期性认证情况 | |||
已认证次数 | ? (指本次申请前已通过认证的次数) | ||
上一轮有效期 | 起始: 结束: |
二、学校及专业简介
(一)学校简介
简要介绍学校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不超过500字)。
(二)专业概况
简要介绍专业发展历程、学生规模、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质量情况(不超过800字)。
三、认证工作基础
简要介绍本专业在认证工作方面的前期准备情况,如机制建设情况、人员培训情况等(不超过500字)。
四、最新版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一)培养目标
直接填写最新版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原文,无须展开说明。
(二)培养目标的确定过程
调研制定最新版专业培养目标的情况及确定依据,着重阐述对利益相关方用人单位、毕业校友、同行专家、本专业教师等)的调研情况,对调研收集的信息展开分析,不超过1000字。
(三)毕业要求
1.直接填写最新版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原文,同时一并列出毕业要求分解出的指标点(观测点)原文。
2.说明本专业毕业要求对附件6《新文科教育专业认证标准(2023版)》中毕业要求的覆盖情况。
(四)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
说明最新版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可用矩阵图或其他形式说明。
(五)专业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最新版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可用矩阵图或其他形式说明。
五、核心课程清单(8-10门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表3 核心课程清单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可自行添加行)
六、专业状态数据表
(一)专业教师(只填全职教师情况)
表4 专业教师信息表
总人数 | 人 | ||
结构分布情况 | |||
类别 | 人数 | 占比(100%) | |
职 称 结 构 | 教授(或相当者) | ||
副教授(或相当者) | |||
讲师(或相当者) | |||
助教(或相当者) | |||
最 高 学 位 | 博士学位人员 | ||
硕士学位人员 | |||
学士学位人员 | |||
年 龄 结 构 | 35岁及以下 | ||
36-45岁 | |||
46-55岁 | |||
56岁及以上 |
(二)学生情况
表5 学生情况表
项目 | 数据 |
目前本专业在校生数 | |
本年度预计毕业生数 | |
本年度计划招生数 | |
最近3年就业率 |
注:以上数据若涉及大类招生、培养,请注明
认证有效期最后一年,专业需通过再认证方能保持认证状态的有效性,请填写附件2《新文科教育专业认证持续改进工作总结报告》,将其作为附件单独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