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至6月1日,奈达翻译学院(Nida School of Translation Studies)在意大利里米尼省的米萨诺城举办了为期两周的学术活动,来自全球的30余名翻译界学者参加了该次学术聚会。我校黄焰结教授作为中国大陆唯一的翻译学者应邀参加了学术活动并在会上宣读了论文。
奈达翻译学院是全球知名的翻译研究机构,在圣佩莱格里诺基金会的资助下每年在意大利举行为期两周的学术活动,已连续举办十余年。本次学术活动的主题是“冲突与危机语境下的口笔译研究”,邀请了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的奥布莱恩教授(Sharon O’Brien)和瑞士日内瓦大学的莫塞尔-梅瑟教授(Barbara Moser-Mercer)两位知名学者担任“奈达教授”。此外,应邀参会的是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爱尔兰、中国、中国香港、土耳其、伊拉克、印度、埃及、喀麦隆、加纳等国家或地区的高校学者,其中有克罗宁(Michael Cronin)、迪利克(Ebru Diriker)、因基莱里(Moria Inghilleri)、费得里西(Federico Federici)、汉纳(Sameh Hanna)等世界知名的翻译学者。
5月20日的开幕式上,奈达翻译学院马克西主任(James Maxey)简要介绍了学院的情况,讲述了该项学术活动十余年的发展史,曾得到已故的著名翻译学者奈达博士的亲自参与热情关注。此后十余日,30位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做了34场讲座(两位奈达教授各做3场),集中探讨了译者在危机与冲突中(如欧美难民潮、聋哑人弱势群体的关怀等)所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尤其是译者的沟通、协调、管理等能力。黄焰结发表的“英译李太白——闻一多与小畑薰良译诗对话的文化考量”,从文化传播与文学输入的角度探讨了新月诗人闻一多与日本外交官小畑薰良就英译李白诗歌所发生的争论,受到了与会学者的好评。
34场讲座之外,还有圆桌讨论、阅读与研究、图书馆考察等学术活动。30余名学者,来自欧美、西亚、东亚、南亚、非洲等不同地区,涉及英语、西班牙语、中文、阿拉伯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韩语、马其顿语、爱尔兰语、土耳其语等多种语言的碰撞,实际上是进行了深度的文化交流。在两周时间里,黄焰结与学者们开展了深入的学术探讨与文化交流,与他们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此次参会,不仅提升了参会者的学术能力,更是加强了我校与国外学术界的交流,促进了外语学科的发展与翻译专业的建设,提升了我校的学术影响力。
(文:杨会勇;图:奈达翻译学院;审核:黄焰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