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程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组织教师赴霍山县开展“名师进中学”暨校际协同育人活动

为深化高中与高校教育衔接,探索协同育人新模式,5月23日,安徽工程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联合人工智能学院赴霍山中学、霍山文峰学校开展“名师进中学”系列活动,围绕人才培养、课程共建、校际协同育人等展开深度交流,并签署合作协议。

活动首站走进霍山中学,安徽工程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副院长刘涛、物联网工程系主任章平、骨干教师陈欢、人工智能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刘志博一行与霍山中学党委书记董开义、校长章正和、副校长王绪海、郑汇川等校领导及师生代表展开交流。霍山中学党委书记董开义致欢迎辞,对安徽工程大学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此次交流对拓宽学生视野、优化人才培养路径的重要意义。

在专题分享环节,章平系统介绍了安徽工程大学“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重点解读“导师制”“微专业”等创新模式如何助力学生差异化发展;刘涛则从学院本科专业和硕点办学特色、学科优势、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等方面展开介绍,结合“互联网+”“挑战杯”等国家级赛事获奖案例,展现学院“以赛促创、产教融合”的育人特色;刘志博介绍了人工智能学院的专业布局、实验室建设及高水平师资团队。

董开义书记在总结中表示:“安徽工程大学的学科特色与人才培养经验为高中教育提供了重要启发,期待双方在课程共建、科技实践等领域深化合作。”

当日下午,安徽工程大学团队转赴霍山文峰学校,与副校长方舟、汪仁林及教师代表展开交流。汪仁林副校长以“寻找闪光点、追求最大值”的办学理念为核心,介绍了文峰学校的发展历程、特色校本课程及个性化育人实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探索。

安徽工程大学团队再次通过专题分享深化两校认知:章平全面介绍了安徽工程大学的办学定位、学科优势及社会服务成果;刘涛结合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实际,重点分享了“双创教育+个性化培养”融合模式下的学生成长案例;刘志博则从人工智能学科发展、实验室资源共享等角度,展望高中与高校在科技教育中的联动可能。在交流环节,双方围绕“高中与高校一体化建设”展开热烈讨论,提出共建科技节、联合开发科普课程、组织高中生进高校实验室等合作构想。文峰学校副校长方舟表示:“希望以科技活动为纽带,激发学生创新潜能,为未来专业选择奠定基础。”

活动最后,刘涛代表安徽工程大学与霍山文峰学校签署合作协议,并举行授牌仪式。根据协议,未来双方将在生源输送、课程资源共享、科技实践指导等领域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共同探索贯通式人才培养路径。此次霍山之行是安徽工程大学推进“高中-高校”协同育人的重要实践。刘涛表示:“我们将持续推动教育资源下沉,助力中学个性化教育与高校专业培养有机衔接。”霍山两校负责人均对后续合作充满期待,强调将依托协议内容,细化科技活动共建、师资培训等举措,为学生成长搭建更广阔平台。

通过此次活动,安徽工程大学与霍山两地中学进一步凝聚共识,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地方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文:陈欢;图:章平;编辑:周芳婷;初审:汪婧;审核: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