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前身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始于1979年,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设置“计算机应用”方向,1992年设置计算机应用专业,1995年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经过多年建设,学院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较大发展,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本硕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工程4个系,数字素养与技能中心,实验实训中心、创新创业教育中心2个校内实践与创新教育基地,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2个研究所。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4个本科招生专业;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数据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软件工程为校高原学科;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可重构与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大数据与模式识别研究中心、芜湖市数据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交互产业研究院、特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等科研平台。

学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大力推进专业建设,个性化人才培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先后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先后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四个专业先后获批省级“六卓越、一拔尖”2.0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为安徽省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学院积极从国内外高校、知名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专任教师中43%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0%具有境外学习经历,70%具有企事业单位锻炼经历。1人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为“全国高校就业工作先进个人”,4人为省级“教学名师”,1人为“安徽省技术领军人才”,1人入选安徽省高端人才引育行动项目,1人为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为省级“线上教学名师”,2人为省级“教坛新秀”。学院建有2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2个省级虚拟教研室、1个省级双创实践教育中心、3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基层教学组织、2个校级“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培育工作室、1个校级师德示范团队,软件工程系教工党支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省五星级党支部”。2023年,学院获批“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学院着力加强学科建设,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近年来学院面向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建有计算机视觉与智能感知控制、多模态大数据处理与分析、普适计算与安全、模式识别与应用、可信计算与系统结构、智能软件工程、数据挖掘与知识工程、机器学习与智能机器人、影像技术与交互系统等9个研究室,形成了独具特色、相对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工程学术硕士研究生,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方向的凝练,学科团队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彰显出学科特色,为学院的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部级项目26项,校级项目49项。发表教科研论文291余篇,136篇被EI、SCI收录,其中SCI二区以上高级别论文34篇。申请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113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03余项,实用新型专利近50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0余项,专利转化20余项,纵横向到账经费累计近3390万元。

学院不断加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新工科专业人才,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成立大数据与智能产业学院(省级)、工业互联网现代产业学院、特色示范软件学院(省级)。设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拔尖实验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辅修专业、企业定制班(紫云英班),不断拓展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个性化人才培养能力。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获批安徽省首批双创实践教学中心示范建设项目。该中心下设计算机、智能车、机器人、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软件与网络、单片机与嵌入式、程序设计、信息安全与区块链等9个创新开放活动室。通过多渠道、深度挖掘创新、创意,服务培养创新创业项目,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显著。近年来,学生多次在A类学科竞赛中获奖,年均获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表彰400余人次;研究生发表二区以上论文近10篇。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全面培养。重视学风建设,依托赛事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区、走进基层,学生综合能力不断提高。本、硕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主要从事计算机及相关领域专业工作,就业去向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地区和省内中心城市。考硕、考博深造态势良好,每年都有一批学生进入985、211、双一流等知名高校。(截至202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