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之十八】探寻红色足迹,传承渡江精神——计算机与信息学院“韶光淬炼”实践团走进合肥渡江战役博物馆

8月27日到8月30日,计算机与信息学院“韶光淬炼”AI红色记忆活化行动实践团队赴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聚焦红色文化传承,通过实地参观、史料研读、聆听讲解等形式,沉浸式追溯渡江战役的峥嵘历史。

实物映史:在斑驳史料中感受峥嵘岁月

展区内陈列的一件件实物史料,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重要纽带,让革命历史变得可感可触。队员们驻足于渡江木船前,凝视船身上斑驳的痕迹——那是炮火洗礼的印记,也是胜利征程的见证;在军用望远镜、战士们用过的水壶与绑腿前,大家轻声交流,想象着当年革命先辈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行的场景;当看到按 1:1 比例复原的 “渡江作战场景”时,逼真的布景与光影特效,让队员们仿佛置身江岸边,直观感受到战役的紧张与激烈,深刻体会到“宜将剩勇追穷寇” 的英雄气概,以及“军民团结如一人” 的磅礴力量。

精神感悟:从历史深处读懂 “渡江精神” 的内涵

随着参观的深入与史料的研读,团队成员对“渡江精神”的理解从模糊走向清晰、从抽象变得具体。在纪念馆的影像播放区,成员们集体观看渡江战役纪录片片段,镜头里战士们冲锋的坚毅身影、百姓们摇着木船支援前线的热情面庞,与讲解员的生动解说相互呼应,让 “不畏艰险、敢于胜利、军民同心、奋勇拼搏” 的渡江精神有了具象的载体。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团队通过追寻革命前辈的足迹,探讨渡江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传承革命精神,汲取催人奋进的力量。

创新传承:用AI技术让红色历史“活”起来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利用专业背景借助 AI 技术进行宣传视频制作。团队成员分工协作,运用AI技术通过数字还原历史场景、生成动态历史画面,将党史知识转化为直观、生动的视觉内容,让党史学习教育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索”,增强党史学习教育吸引力。

此次实践活动,既是“韶光淬炼”实践团对红色历史文化的一次深度探寻,也是用 AI 技术活化红色资源的一次生动尝试。AI的智能化传播特性,可让党史学习教育触达更多元的受众圈层,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一直鼓励学生通过专业技术赋能红色文化,实现革命精神内涵的现代表达,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仍能引发情感共鸣,实现“活态传承”。

(文:承孝云、李嘉华;图:“韶光淬炼” 实践团;编辑:周芳婷;预审:瞿陆子慧;审核:孙德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