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之十六】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薪火乡承队赴肥西县小井庄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1日,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薪火乡承”实践团队赴肥西县小井庄,联合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聚焦农村改革历史、乡村振兴现状与科技助农潜力,在红色地标探寻发展密码,以青春智慧赋能乡村未来。

探访改革源头,感悟敢为人先精神。中国农村包产到户纪念馆以弘扬肥西“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为目标谋篇布局,着力体现肥西小井庄“包产到户发源地”的主题定位。队员们怀着敬意,通过泛黄的《分田到户协议书》复印件、记载时代印记的老账簿和农具等珍贵历史实物、文献资料以及讲解员生动的叙述,全面深入了解了中国农村改革从实践探索到政策认可的全过程,呈现了一幅荡气回肠、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历史画卷。

见证乡村蝶变,解读振兴密码。团队踏上寻访足迹,实地探访了保留历史沧桑感的老村落遗址。斑驳土坯房墙上的旧标语、简陋的生活用具,无声诉说着改革初期的艰辛。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规划整齐、白墙黛瓦、设施完善的新社区,以及门前停放的私家车、村民的惬意生活。这种直观的今昔巨变,让队员们深刻理解了小井庄从解决温饱到共同富裕的跨越。

结合专业知识,聚焦科技赋能。实践团队与小井庄村党委书记郭超进行了深入交流。郭超详细介绍了小井庄秉承的改革精神,在新时代面临的机遇挑战及产业发展规划,特别是如何利用好“改革发源地”品牌。团队重点参观了两家代表性企业,队员们仔细了解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并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就利用物联网技术优化生产流程监控、利用数据分析精准指导种植/养殖、提升电商直播带货的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等具体问题,与企业负责人及村干部进行了探讨。

此次以“e筑小井智梦·物联皖乡振兴”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实践队员深入了解了小井庄的发展现状与需求,青年学子不仅在小井庄的改革历史中汲取了精神力量,更在田间地头和企业车间洞察了乡村振兴的真实需求与科技赋能的广阔空间。队员们决心将所见所学、所思所悟转化为行动,努力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让青春在服务国家战略、助力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绽放光芒。

(文:瞿陆子慧、薪火乡承队;图:薪火乡承队;编辑:周芳婷;预审:孙力力;审核:孙德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