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至7月20日,安徽工程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鸠兹旧雨新程” 实践团赴芜湖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系列活动。团队足迹遍布烈士陵园、图书馆、文化馆、产业园区等,通过实地走访、故事采集、主题宣讲等形式,用青春视角记录芜湖这座城市的红色根脉和创新前沿。
探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团队成员怀着崇敬之心走进芜湖市烈士陵园,在巍然矗立的烈士纪念碑前,全体成员列队肃立,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默哀致敬。24级软件专业朱家诚代表团队成员向长眠于此的英雄们敬献鲜花,朵朵白菊寄托着年轻一代对先烈的无限哀思与崇高敬意。随后,团队成员依次瞻仰纪念碑,细细品读碑文记载的光辉历史与不朽功勋,感受先烈们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革命先驱为追求真理、谋求人民幸福而奋不顾身的壮举,深深震撼了每一位在场学子的心灵,历史的厚重与精神的力量在此刻交融升华。
聆听奋斗故事,赓续红色血脉。团队成员一行来到芜湖市湾沚区,专程拜访85岁高龄的退伍老党员张承发。张爷爷虽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胸前数枚褪色却依然闪亮的军功章,无声诉说着不平凡的岁月。他回忆起1950年参与芜湖防汛救灾的经历,“那时候大家肩并肩扛沙袋,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就想着拼尽全力守住共同的家园”。他鼓励年轻人要勇于担当,不畏艰难,用智慧和汗水开创属于自己的辉煌。张爷爷用毕生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书写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当团队成员走出张爷爷的小院,带走的不仅是一段烽火记忆,更是关于忠诚、牺牲与责任的永恒叩问,将在他们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激起深沉回响。
感悟生活变迁,书写青春答卷。实践团队先后走进芜湖县图书馆、湾址区文化馆与芜湖市创新产业园,在氤氲书香与匠心传承中追溯城市记忆、感受文化根脉,同时,通过近距离观察前沿技术应用场景,直观见证科技创新如何为产业升级注入动力、铺就实践路径。参观结束后,团队走进芜湖县一中开展“身边的十年变迁”主题宣讲。宣讲中,成员们结合交通路网升级、生态环境改善、教育资源优化等鲜活案例,搭配调研数据与生动的采访视频,将城市发展的宏大叙事转化为可感可知的微观切片,引发同学们热情分享身边的变化与成长感悟。
此次实践活动通过“走、访、讲、研”相结合的方式,让团队成员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化对时代发展的认知。从烈士陵园的静穆到创新园区的活力,从老党员的峥嵘岁月到文化场馆的润物无声,实践团成员一路行走,一路思考。一位成员在总结中感慨:“革命精神是根,文化传承是叶,科技创新是果。唯有扎根历史沃土,才能让创新的枝干伸向未来。”此次三下乡活动,正是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将火热青春融入时代洪流的生动写照——青春当在乡野沃土中闪光,时代脉搏必由青年力量去把握。
(文:周荣凤、朱家诚;图:鸠兹旧雨新程实践团队;编辑:周芳婷;预审:孙力力;审核:孙德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