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之一】数字暖夕阳 青春助银龄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学子赴芜湖市木龙社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6月29日,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数字暖夕阳,青春助银龄”实践团队赴芜湖市木龙社区开展系列活动。

调研先行:摸清需求精准破题

团队成员们在社区服务中心查阅居民基本信息,通过居民档案和深度交谈,勾勒出社区老年群体的数字生活轮廓。从60岁以上人口占比35%,到“想和孙子视频却总连不上”等细碎心声,团队精准捕捉到银发群体的迫切需求。团队成员凝练出“实用、好懂、安全”三大准则,为后续数字素养提升课程打好基础,让科技知识的传递更有深度、更具温度。

团队负责人钟欣嫒结合计算机学院的专业特色,提出为长者提供数字助老服务,为社区幼儿开设启蒙编程课程,用趣味化的积木编程、图形化指令培养逻辑思维。从银发群体的数字扫盲到童稚孩童的科技启蒙,实践团队以技术为纽带,将代际服务的链条延伸至更广阔的社区图景。

防诈护航:视频敲警钟案例筑防线

在社区会议室,团队播放‘养老诈骗警示录’,帮助老年人充分了解诈骗分子精心编织的谎言迷雾,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实践团队志愿者将“虚假投资”“冒充公检法”等复杂套路,化作朗朗上口的顺口溜:“陌生链接莫轻触,转账信息多核实;公检法不会电话催,守住钱袋护安宁!”不断提高老年人的防诈骗意识,为他们筑起坚实的防诈堡垒。

数字摆渡:以技为舟托举银发数字梦

实践团队通过PPT演示,将智能手机操作拆解成“放大字体的放大镜”。从天气查询到电子支付,从视频通话到垃圾清理,志愿者化身数字引航员,耐心讲解智能手机各种功能的使用。曾经让银发群体望而却步的操作流程,在志愿者耐心的拆解与示范中,变成了触手可及的数字钥匙。

标准化教学之外,团队化身为永不打烊的“数字急诊室”,聚焦银发群体的万千需求:修复老旧照片,让泛黄的全家福重新盛满笑意;将语音助手化作随身管家,让腿脚不便的老人体验智能化生活;帮助独居长者的手机系统植入“一键呼救”安全模块。这些藏在像素与指令背后的温柔巧思,让科技不再是冰冷的参数,而成为可触摸、可依赖的生活暖流。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深入基层,倾听人民呼声、聚焦人民需求,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竭尽所能帮助老年群体解决生活难题。未来,团队成员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持续对接社区,打造数字课堂服务,让科技柔光照亮每一位银发追光者,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享。

(文:陈涛、钟欣嫒、王瑾;图:实践团队;编辑:周芳婷;预审:孙力力;审核:孙德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