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国产操作系统生态建设,深化产教融合,3月4日上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代表团一行赴安徽工程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开展鸿蒙实验室建设专题交流。华为芜湖办事处宋佳骏、华为云教育专家缪润杰、华为云安徽教育负责人李学军、华为教育HALP伙伴田东杨,与计算机与信息学院院长汪军、物联网工程系主任章平、软件工程系副主任戴家树、实验中心主任陈欢及专业教师李卓麟、武彦清等共同参与研讨,就鸿蒙实验室建设、技术人才培养及服务区域产业经济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首先汪军对华为代表团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院近年来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及校企合作方面的成果。他强调学院始终以服务地方产业需求为导向,期待与华为在鸿蒙生态领域深化合作,共同培养适应国产化技术趋势的高素质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华为云教育专家缪润杰介绍了华为鸿蒙实验室的全球布局及阶段性成果,鸿蒙原生应用开发是构建全场景智慧生态的核心,华为将通过技术赋能、资源共享,助力高校打造适配产业需求的实验室平台,推动国产操作系统在教育领域的落地应用。
章平从四个维度提出了鸿蒙实验室建设的方向,奇瑞学院协同:结合芜湖市汽车产业优势,探索鸿蒙系统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教学应用;智能传感器研发中心支撑:依托市级研发平台,推动鸿蒙技术与传感器硬件的深度融合;低空经济布局:针对无人机、智慧物流等新兴领域,开发鸿蒙系统配套教学案例;生产实习深化:联合华为生态圈及本地企业,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实习基地,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戴家树结合专业、课程建设提出需求,鸿蒙实验室需与现有课程体系有机衔接,例如在《移动应用开发》《嵌入式系统》等课程中融入鸿蒙特性开发模块,强化学生对分布式架构、跨端协同等核心技术的掌握。
李卓麟提出前后端技术联动教学思路,建议以鸿蒙为纽带,串联前端界面设计与后端服务开发,帮助学生构建全栈开发能力;武彦清解析鸿蒙开发与传统编程语言(如C++、Java)的关联性,强调通过对比教学与案例拆解,降低学生学习门槛,提升技术迁移效率。
陈欢总结实验室建设意义,鸿蒙实验室不仅是技术实训平台,更是国产操作系统生态建设的重要支点。通过校企协同,能够加速国产系统在高校的普及,为打破技术壁垒、培养自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同时希望华为及合作伙伴能够提供实习就业岗位,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培养。在实验室建设必要性上重点以芜湖市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等产业为切入点,推动鸿蒙技术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场景的落地应用。
宋佳骏与李学军表示,华为将全力支持安徽工程大学鸿蒙实验室建设,未来计划通过技术认证、师资培训、项目孵化等方式,助力学院成为安徽省鸿蒙生态人才培养的示范院校。
此次交流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安徽工程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领域迈出关键一步。双方将以此为契机,共同探索国产操作系统生态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新路径,为区域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贡献智慧与力量。
(文:陈欢;图:周文娟;审核: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