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汇聚党建发展融合动力 打造软件工程类人才培养新高地

安徽工程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软件工程系教师党支部

【背景】党支部作为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向中心聚焦、为全局聚力,不断增强教师党支部思想引领力、群众凝聚力、发展推动力,紧抓党建和发展融合的衔接点,将党建与教学、科研、育人系统集成,推动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

【做法】

强化政治引领,筑牢融合基石。党支部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首位,落实学校党建三抓工作要求,推深做实三全六专育人实践,创新实施一坚持,两突出,三深化工作机制,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交流分享等方式,全面提升思想引领实效性;制定《软件工程系教师党支部学习公约》,规范理论学习,把党员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按时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及时掌握教师党员思想动态,加强日常监督,让咬耳扯袖成为常态。发挥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头雁效应,支委班子率先垂范,凡事想在前、冲在前、干在前,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形式,让党员在实际工作中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带领教师党员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书记严楠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安徽省教学名师、安徽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教师党员汪军荣获安徽省教学名师,教师党员胡平荣获安徽省线上教学名师。

深化课程思政,聚力融合创新。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推动软件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通过教育部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软件工程学科在 2022 年和 2023 年中国软科最好学科排名中分别位列全国3642 位。党支部教师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全覆盖修订教学大纲,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与过程,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做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工匠精神和家国情怀。1 门课程获批教育部拓金计划示范课,2 门课程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教师党员带头进班级、进创新实验室、进功能型党支部,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行业技术发展方向,构建专业知识、工程实践和 IT 职业素养相互融合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实践。党支部教师党员以点带面,科研与教学相长,先后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2 项,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 6 项,发表教科研论文 30 余篇。

拓宽育人载体,提升融合实效。一是聚焦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学科前沿与发展走向等问题的了解和掌握,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学术沟通和思想交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结合专业特色与学生党支部开展共建,组织教师党员深入一站式学生社区,走访宿舍、自习室,指导新生做好大学生涯规划;为毕业生开展考研、就业等专题辅导,形成专业教师-辅导员-学生三位一体的帮扶机制,构建从预警到帮扶见成效的闭环机制,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党支部培育创建红色代码建品牌,引导学生将代码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国家前沿领域中。二是依双创中心功能型党支部,积极推进专业和科技社团学生五进工作。通过指导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鼓励专业新生尽早进赛事、进实验室开展创新实践系列训练营,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创新项目,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党支部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及学科竞赛覆盖面达100%,学生年均荣获 A 类赛事奖项 3 项,B 类赛事奖项 90 余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5 项。三是深化校地合作,与芜湖市镜湖区春江社区开展党建共建,实现校地优势共享、资源互补、发展共赢,共同探索校地党建+社会实践协同育人新路径。党支部结合假日思政项目,组织教师、学生走进社区、聋哑学校、科技馆开展老年人智能手机课堂、计算机安全维护以及少儿编程科普活动,拓宽思政育人空间,引导新学生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挺膺担当。

--- 摘选自安徽工程大学《星级党支部典型案例汇编》 202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