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落实“四题”、机制驱动,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探索安徽地方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为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人才要求,切实解决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工科理科化”问题。学院遵循“控制规模、优化结构、动态管理、保证质量”的方针,以问题导向、落实“四题”、机制驱动,积极探索安徽地方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新模式。主要从以下方向进行探索:

问题导向,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学院围绕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多模态大数据分析等方向,选派学科团队教师入库为科技特派员。积极承接芜湖市等的各类专项课题,依托举办“江淮信息论坛”、“智能软件工程论坛”等,积极与企事业单位交流合作,为奇瑞汽车、盟博科技、华夏光电、镜湖区政府等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相关企业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创造了条件。近年来,学科建设期内横向项目总计178个项目,横向项目到账科研经费总计1141万元。

落实“四题”,构建校内外联合培养模式。学院通过横向科技项目,根据企业自身业务需求,经过企业出题、学院审题、学生选题、联合解题的实施程序,为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企业“四题”奠定基础,形成校内导师、企业导师联合培养模式,通过企业课题、专业实践等提供研究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机制推动,深化政校企合作模式。学院聚焦安徽首位产业“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凝练计算机技术专业特色,坚持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积极服务社会、对接地方产业,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与学术交流,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帮助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通过产业驱动,形成校政企合作模式,为专硕“四题”奠定基础。学院通过整合资源,有组织推动校政企深入合作,依托项目培育、研究生分配、新教师进团队等多种方法,激励团队深度融合校政企合作。

近年来,研究生工作成效显著。自“四题”工作启动以来,共有芜湖哈特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安徽玥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高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芜湖泰哈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易迈金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参与“四题”出题工作。学院按照企业出题、学院审题、学生选题、联合解题的实施程序,在校内导师、企业导师、合作企业的共同研讨下,2021级专硕确定了6个选题,选题覆盖率为46.2%,2022级专硕确定了8个选题,选题覆盖率为44.4%。截止2024年3月,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从安徽海螺、奇瑞汽车、新兴铸管、华东光电、共生物流等公司共计新增32位企业导师,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企业导师共计20人。自2021年以来,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共签订横向项目100余项,21级和22级“计算机技术”专硕中共有19位学生参与10个横向项目,发表科研论文16篇,其中SCI/EI论文10篇,中科院1区论文4篇,2区论文3篇,包括IEEE Transactions系列期刊论文3项;国家发明公开专利2项;主持校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资助项目1项;获安徽省人工智能学会2022年年会优秀论文1项;获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航天创意组南北分区竞赛三等奖1项。

(文:范莉莉、皇苏斌;审核: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