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落实“三全六专”育人实践要求,秉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工作理念,围绕“一支队伍、两个载体、四个系列”的“124”模式,积极探索“一站式”学生社区心理健康育人新模式新路径,用温暖服务助力学生“乐”成长。
打造一支队伍,赋能心理育人能力。学院从辅导员队伍、心理部委员、心理联络员、寝室长四个层面开展“计信之约,赋能行动”系列心理培训,重点提升心理健康队伍工作能力。邀请辅导员成长导师方焕君、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金艾裙为辅导员团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赋能。通过专业交流学习研讨,辅导员掌握了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沟通技巧,能够及时识别学生的心理症状,有效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学院依托“寓”心育人青年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朋辈互助的力量,打造学生教育生活心理成长生态共同体。校心理咨询师李梦圆、学院心理联络员承孝云为心理委员、寝室长等朋辈队伍开展专题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熟练、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朋辈自助互助队伍,着力提升学院朋辈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内功修养和心理助人能力。
立足两个载体,发挥心理品牌效应。学院立足心理健康活动两个节日载体,固化心理健康品牌项目。紧密结合“5·25”“12·5”两个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21天效应”习惯养成、心理主题班会、趣味运动会、心理知识竞赛、秋叶贴画比赛、电影赏析、心理绘画以及心理讲座等活动,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21天效应”习惯养成心理健康品牌活动。目前学院已连续开展5届“21天效应”习惯养成活动,该品牌内容丰富、视角创新,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有目的地提升大学生个人规划、自我管理、人文素养等综合能力。活动期间,学生在明确的时间节点打卡记录自己的习惯养成瞬间,量化的打卡方式使学生将习惯细化成具体的目标行为,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感受好习惯养成的获得感。
依托四个系列,构建心理育人模式。学院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工作,以“科普、成长、服务、提升”四个系列为抓手, 深化“乐”起来育人理念,整合资源构建心理育人服务体系。科普系列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逐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心理自我调适能力;成长系列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在做中学,掌握心理问题解决方法,更好地探索自己、认识自己、超越自己;服务系列活动走进服务中心、走进宿舍,近距离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提升系列加强学院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培训,提升队伍的服务水平。学院通过构建全员参与、全程关注、全方位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积极营造“助人-自助-互助”的心理关怀氛围,促进学生全方面综合发展。
---引自“三全六专”工作动态 2023年第9期 总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