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2024年度国家科学基金立项数再创新高
近日, 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公布、202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公示,学院国家科学基金立项数达9项,再创新高。其中,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获批立项5项,包括面上项目2项、青年项目3项;202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共立项公示4项,包括一般项目3项、青年项目1项。
序号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类别 |
1 | 需求特征驱动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生态网络设计与韧性优化 | 龚本刚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2 | 面向AI应用的服务支持系统价值创造机制:服务主导逻辑视角 | 李小东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3 | 头部主播主导下的直播电商供应链跨渠道冲突协调与运作决策研究 | 张智超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4 | 行人与智能汽车交互的认知机制与界面设计研究 | 吕伟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5 | 供应链企业数智化转型的信用风险关联机制与预测研究 | 姚刚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6 | 认知视角下专利知识赋能产品创意生成的效果、机制及优化策略研究 | 张雪峰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
7 | 典型畜禽资产供应链融资的风险控制与运作优化研究 | 张云丰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
8 | 数智工作场域中人-AI组队机理及绩效提升研究 | 丁一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
9 | 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生态系统的产品研发合作激励机制研究 | 唐娟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10 | 头部主播主导下的直播电商供应链多主体利益冲协调与运作优化决策 | 张智超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项目 |
11 | 人机合作视角下机器人协同服务:人机特性、匹模式及协同绩效 | 操雅琴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规划基金项目 |
12 | 行人对智能汽车及其外部人机界面的心理感知与神经认知机制研究 | 吕伟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项目 |
13 | 突发风险下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韧性评估与优化研究 | 张智超 |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14 | 央地政策协同下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多主体合作机制研究 | 唐娟 |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
15 | 服务业又向开放驱动安徽省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 钱龙 |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
16 | 三孩政策下生育支持体系优化与女性高质量就业研究 | 尹秀芳 |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
17 | 数字型FDI驱动安徽制造业绿色转型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 赵婷婷 |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
18 | 安徽省统筹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的治理路径与制度优化研究 | 王雅莉 |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
19 | 绿色制造供应链企业信用风险关联机制、预警模型与防控对策研究 | 姚刚 |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
20 | 数字经济背景下安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 王凤莲 | 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 |
21 | 数字乡村赋能安徽省县域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机理与路径研究 | 孙颖 | 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 |
22 | 乡村振兴战略下安徽农业“大托管”推进路径及激励机制研究 | 潘明明 | 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 |
23 | 知识密集型众包参与者行为演化机理与服务优化研究 | 张雪峰 | 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 |
24 | 共同富裕背景下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 | 潘明明 | 安徽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项目 |
25 | 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竞合关系演化与 引导机制研究 | 唐娟 | 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科研项目 |
26 | 碳交易政策下平台供应链竞合博弈策略优化研究 | 程永宏 | 安徽省高校科研项目重大项目 |
27 | 中国技术创新激励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 侯林岐 | 安徽省高校科研项目重点项目 |
28 | 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范式及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 | 徐斌秀 | 安徽省高校科研项目重点项目 |
29 | 安徽新能源汽车企业跨国创新生态系统升级路径与对策研究 | 何治国 | 安徽省高校科研项目重点项目 |
30 | 安徽省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的绩效测评与驱动路径研究 | 王雅莉 | 安徽省高校科研项目重点项目 |
31 | “双碳”目标下安徽传统制造业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研究 | 张芳 | 安徽省高校科研项目重点项目 |
此外,在已经公布的2024年省部级项目中,学院相关老师共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3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6项、安徽省高等学校科研计划项目8项、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4项。
学院在科研管理和学术创新方面始终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通过整合资源、加强团队协作、提升学术氛围等举措,不断优化科研环境。同时,学校的“三三三”工作方案和“三四五”工作举措为学院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为各项科研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吴锋,审核:蔡书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