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6日下午,在5教117报告厅,设计学院邀请了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所长杨晓林教授作题为《数字时代传统动画电影”绘制本体“转型探析》的学术讲座。设计学院动画、工艺美术专业以及研究生和部分教师参加,讲座由常务副院长张学东教授主持。
讲座中,杨晓林教授深入探讨了动画电影由“绘制本体”向“数字影像本体”的背景和发展过程,详细介绍了数字技术改变了动画的“绘制本体”,促进了动画表现形式的迭代升级。基于绘画的单线平涂动画和水墨动画在2D技术和3D技术的共同参与下,完成了无纸化革新;利用摄影技术定格拍摄的剪纸动画和木偶动画,在多种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实现了数码化图存。无论是手绘动画的“无纸化革新”还是定格动画的“数码化图存”,都是动画从“绘制本体”到“数字影像本体”的蝶变。
杨教授介绍了中国水墨动画《山水情》、《小蝌蚪找妈妈》等的创作背景和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案例比较了我国动画与美国和日本动画的特点。并指出,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手绘平面动画直接在电脑软件上绘制,降低了制作成本、效率高,质量好,手绘平面动画蝉蜕蛇解,蝶变新生。
本次讲座得到了学院师生的热烈响应和高度评价。通过本次讲座,不仅对传统动画电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获得了许多宝贵历史资料。
杨晓林,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所长、编剧、教授、博导,动画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剧作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上海影视戏剧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专家,山西省文联决策咨询顾问等,曾挂职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局副局长。
主持各类基金项目17项,发表论文、影评和剧本200多篇(部),出版专著及教材18部。专著《动画大师宫崎骏》获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学会奖”著作类一等奖。编剧和担任剧本改编有历史剧《大秦直道》和电影剧本《生死诺言》《HURRY!HURRY!蛮大人》《毒殇》《梨花仙子追爱记》《洪泽湖》《郭子仪》《五卅,五卅!》等,编剧电影《先驱者》被选建党90周年15部重点献礼片,获上海文艺创作优秀单项成果奖等。
(文/图:艾红娟/卢旺;审核:胡家增、张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