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 年我国要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因此,教育在强国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教育家是对教育思想和实践产生重要影响的杰出人物,担当着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责任和使命。弘扬新时代的教育家精神是实现强国梦想的重要基石,那么,新时代的教育家精神有哪些?
一、传道授业、全心全意的育人精神
育人是教育家的天职和根本,是教育事业的生命和灵魂。在新时代,教育家必须“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全心全意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民族育栋梁,把服务党、服务国家和服务人民作为最高追求,不断满足党、国家和人民群众的需要。
二、赤胆忠心、浩然正气的爱国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是崇高的思想品德,教育家在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和培养浩然正气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今之中国,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党、社会主义的命运高度统一,因此,教育家要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坚持对党忠诚、对国家忠诚、对民族忠诚的高度统一。
三、厚德载物、仁慈博爱的仁德精神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仁德是道德之首,是教育家的核心精神之一。以仁治校、以德育人、以爱执教、以诚待人,培养敬畏自然、关爱他人的时代新人,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体现。
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精神
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是文明多样性的基础,是巨大凝聚力和吸引力的保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秉持包容精神,实现文明和谐”。教育家的包容精神是传承文明、求同存异、兼容并蓄、胸怀世界、博采众长、温暖人间、和谐共生的根基。
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教师的职业最能体现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付出的社会责任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以及“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私是教育家精神的真实写照。
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精神
求实求真是教育家的基本品质,教育过程本身就是求实求真的过程。坚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去伪存真,不能不懂装懂,是真正的智慧,是教育实践的基本原则。
七、鉴古知今、承前启后的未来精神
教育家的责任不仅在于“鉴古知今”,更重要的是承前启后的未来精神(包括开创精神),教育家应该具备走在时代前列的思想和长远思维。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曰:“故所贵于历史知识者,又不仅于鉴古而知今,乃将为未来精神尽其一部分孕育与向导之责任也。”预见未来精神是战略教育家的使命。
(作者:李建平 中国海洋大学未来海洋学院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