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弘扬传统茶文化,助力乡村茶产业新业态衍生发展,7月13日,安徽工程大学设计学院“徽韵·茶缘”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走进了黄山市祁门县凫峰镇,通过调研走访、实地考察、理论传播,组织开展“踏寻茶之旅,品非遗之韵”主题活动。
乐趣采茶,妙趣制茶
走进茶园,放眼望去,翠绿的茶园,延绵起伏,一垄垄整齐的茶树郁郁葱葱。实践队员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背上小竹筐近距离观察茶叶的生长过程,学习茶农们的采摘技巧,体验劳作采摘乐趣和艰辛。随后,实践队来到天之红庄园里的“祁门茶叶展示馆”,跟随相关工作人员学习并了解祁门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茶庄工作人员现场教授学生体验采青、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一系列细密繁琐的传统茶艺,参观了茶场纯手工生产线和工艺流程,了解了浓郁的茶文化。通过实地参观学习,队员们感受到了制茶工序极其复杂,制茶也是一门艺术活,需要不断的细节把控和创新突破。
民间走访,科技支茶
为进一步发掘民间茶文化,志愿者们走访当地村庄,通过与茶农的交流,以茶叶为主要经济命脉的祁门县村庄内广泛流传的内容丰富的民间传说、事迹和歌谣,为同学们后期的茶文化创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县茶叶研究所的一名退休老员工表示:“茶叶是当地居民最熟悉的‘宝藏’,因为它带来了物质财富,推动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相关政策以及现代化科技,团队成员向村民们介绍了相关知识,并向红茶产业经营者介绍了互联网+在农业发展方面的相关举措,希望以科技支农的形式实现祁门红茶走向世界,面向未来。
通过此次亲身体验,实地参观,队员们收获颇丰,也深刻认识到了乡村振兴路上,青年一代要想大有可为,不仅需要满腔热情,还需要去田间地头“接地气”“沾泥土”,在实地考察实践中为乡村振兴、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文:胡灿、田潇濛;图:胡灿;审核:彭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