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首页  人才培养  研究生培养
管理科学与工程 专业(代码: 1201 )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4-03-19   动态浏览次数:10

1. 本学科简介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以管理科学、经济科学为基础,与信息科学、应用数学、工程科学等紧密相关的多学科相互交叉、融合、渗透的新兴交叉学科。本学科是融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创新学科。本学科侧重研究人类管理活动的内在规律,为组织运营达到最佳状态提供科学的理论、方法与方案,实现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孪生互动发展。

安徽工程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始建于1984年,2005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获评安徽省重点学科,2019年获批为省级立项建设博士授予单位的建设学科,是我校整体实力较强且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一级学科。坚持以立足地方、服务安徽、辐射长三角为需求导向,以培育国内知名企业家和创业者,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办学使命,本学科结合我校工科特色和充分发挥经管学科优势,致力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素质创新管理人才。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现有专任教师43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1人,拥有低碳供应链管理金融随机分析与金融工程级人才团队。近五年,本学科主持国家级项目18项,省部级项目100多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其中在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EJORTREIJPEIJPR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著作20多部。先后获省三大奖、省社会科学奖、省教学成果奖等的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10余项秉承开放办学理念,拓深国际合作交流,先后与美国普渡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开展合作。

 

2. 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着眼于厚基础、强交叉、重创新,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专业所培养的研究生应该掌握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等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把握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研究前沿动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具有提出研究问题、有效解决问题和持续创新的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管理机构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咨询、规划及教学等相关科学研究工作。具体如下:

品德素养: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熟悉国家时政方针,了解国际格局变化。

知识结构: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掌握预测、决策、优化、评价等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及相关创新理论与方法,了解专业前沿和发展趋势;能正确运用相关理论、定量化工具解决管理中重要实践问题,具备管理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分析、预测、规划和管理的能力,具备从事科研工作、教学工作和专门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应用能力。

基本能力: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获取研究所需知识,具备文献调研、资料查询、系统仿真和建模以及研究报告撰写等技能,具有数据分析和学术交流能力;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计算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与人文关怀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能熟练运用相关管理软件;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浓厚的兴趣,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和较好的学术悟性与语言表达能力,能针对本专业有关的实际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与实践。

其它:具备一定学术交流能力,能够参加高水平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发表学术演讲,展示学术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与交流;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除了顺利阅读专业外文文献,能够运用外语写作学术论文

 

3. 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制三年;学习年限一般不得延长;授予管理学学位;具体根据《安徽工程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工作细则》。

 

4. 主要研究方向

(1) 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研究如何在现代全球经济中制造与配送产品、提供服务。针对越来越多的可用数据,主要运用运筹学、博弈论、经济分析与计算实验等方法,研究包括供应链库存管理、供应链渠道管理、供应链物流与信息管理、平台供应链、数字技术对供应链管理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2) 大数据与数字化管理。利用先进计算机技术和算法,对海量的数据进行高效和智能管理、处理和分析,探究数据的特点和规律,从而为制造、金融、医疗行业等企业和组织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支持,并通过数字化管理实现组织的数字化转型、行为和数据的在线化,用智能赋能管理,实现组织降本增效。

(3) 系统优化与智能决策。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探讨复杂决策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的关系与属性,揭示其在智能决策过程中的活动规律,力求在理论上突破传统决策研究的思维模式,从决策的本质特性出发,探讨复杂系统优化与智能决策机理。

(4) 金融工程与投融资决策。利用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等工具将金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衍生证券估价、动态投资策略、风险管理等金融问题;综合考虑资金成本、融资风险和市场环境等因素,能够运用投融资决策分析知识进行科学决策。

 

5. 课程体系、必修环节及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基本要求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所修的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选修课等。专业选修课课程一般每18学时记1学分。

2)必修环节基本要求

必修环节是指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必须完成的教学科研实践、学术活动、学位论文开题及文献阅读综述、中期检查和社会责任与劳动教育等培养环节。

3)学分要求

毕业总学分要求34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6学分,必修环节5学分。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及必修环节学分设置如下:

1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必修环节学分设置表

课程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学时/学分

考核

方式

备注

公共学位课

00000110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

36/2

考试

6学分

000000119

研究生学术交流英语(学术)

1

48/2

考试

000000120

实用英语写作(学术)

2

24/1

考试

000000104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2

18/1

考试

专业学位课

012010206

供应链管理(双语)

1

36/2

考试

10学分

012010202

决策理论与方法

1

36/2

考试

012010203

管理科学研究方法

1

36/2

考试

012010204

运营管理

1

36/2

考试

012010205

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

2

36/2

考试

公共选修课

000000121

跨文化交际

2

16/1

考查

选修≥ 2 学分

000000122

文献阅读与知识图谱

1

16/1

考查

000000123

艺术审美与创作

2

16/1

考查

000000124

应用文写作

2

16/1

考查

000000125

体育(网球国标)

1

16/1

考查

 

012010328

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

2

16/1

考查

必修7学分

012010301

管理信息学(双语)

1

36/2

考查

012010314

博弈论(研究方法类课程)

1

36/2

考查

012010317

现代管理科学前沿

1

36/2

考查

运营与供应链管理

012010318

物流系统论

2

36/2

考查

选修≥ 4学分

012010319

平台供应链管理

2

36/2

考查

012010320

数字化与智能制造

2

36/2

考查

012010321

绿色供应链管理

2

36/2

考查

大数据与数字化管理

012010322

数字化转型与管理

3

36/2

考查

012010323

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

3

36/2

考查

012010310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2

36/2

考查

012010316

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双语)

2

36/2

考查

系统优化与智能决策

012010324

高级运筹学

2

36/2

考查

012010303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

2

36/2

考查

012010325

复杂系统理论与方法

2

36/2

考查

012010304

管理统计

2

36/2

考查

金融工程与投融资决策

012010313

金融工程

3

36/2

考查

012010326

投融资理论与实务

2

36/2

考查

012010327

金融科技概论

2

36/2

考查

012010308

计量经济学

2

36/2

考查

补修课程

012010401

管理学

1

48/3

考查

由导师指定同等学力、跨学科专业学生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012010402

西方经济学

1

48/3

考查

012010403

管理信息系统

1

48/3

考查

课程考核要求:学位课考试;非学位课考试或考查

必修环节

200000101

教学科研实践

1-5

1

考查

5学分

200000102

学术活动

1-5

1

考查

200000103

论文开题

3

0

考查

200000104

论文中期检查

4

0

考查

200000110

社会责任与劳动教育

1-5

3

考查

 

 

 

4)课程大纲

各专业开设的课程,均必须有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须具有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教师承担,并经学院教授委员会审定。课程教学大纲内容应包括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授课方式及时数分配、教学目的及要求、课程内容简介、考核方式、推荐参考书目、说明等。参照《学术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试行)》。

 

6. 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是指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必须完成的教学科研实践、学术活动、学位论文开题及文献阅读综述、中期检查和社会责任及劳动教育等培养环节。

学术活动包括学术讲座、组织和参与学术讨论、作小型学术报告等,参加全国学术活动1次以上或学校组织的学术活动5次以上,计1学分。

社会责任与劳动教育由各学院组织认定,共3学分。社会责任参照《安徽工程大学大学生社会责任学分认定标准》执行,劳动教育由各学院制订具体执行方案进行认定,每学年学院组织认定一次。

教学科研实践采取教学实践、专业实践、参与实验与管理、参与科学研究、担任辅导员、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参加工程项目的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实践活动达到120学时以上,计1学分。

学术活动1学分;社会责任与劳动教育3学分;教学科研实践1学分。

 

7. 学位论文及相关要求

1)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的主要目的和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硕士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硕士研究生用于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的时间不得少于1年。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见解,应能反映出作者在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达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培养目标。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并独立完成1次以上学术交流报告。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结合学位论文任务阅读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相关主要文献不少于60篇(其中,外文文献应不少于三分之一),了解、学习本领域的发展前言,把握该领域研究还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文献综述报告。

2)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的选题一般应结合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选择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的课题,鼓励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应用型课题,在第三学期确定论文选题。

3)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作为研究生学习阶段的重要环节,应以文献综述报告为基础,要求包括如下内容:课题研究的来源、目的、意义及该课题在国内外的概况;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预期成果,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创新点,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等;研究工作的进度安排,预期研究成果的实施与推广等。

开题报告要在一定范围内答辩。硕士研究生应于第三学期完成开题报告。对开题报告的主要要求为:开题报告字数应在5000字左右;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6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应不少于三分之一。经导师审核同意,进行论文开题,并报研究生部备案。

4)中期检查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中期检查一般应于研究生入学后的第四学期末完成。中期检查的主要内容为: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及结果;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论文按时完成的可能性等。对论文中期检查不合格的,至少进行1个月以上、6个月以内修改,学院重新组织中期检查,对重新检查后仍为不合格者,根据学院分流方案,予以分流,具体分流方向包括转方向、降级、退学等。

5)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第六学期进行;预答辩,主要对论文的主要成果和创新性等进行评议,一般不迟于学位论文送审前1个月进行;毕业答辩,应在研究生通过开题报告、中期检查、预答辩、毕业论文评审并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之后进行,由学院统一组织,具体要求参见校研究生培养的相关规定。

6)毕业要求

完成规定课程学习并修满规定学分,学术成果达到《安徽工程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细则(修订)》相关规定,毕业论文答辩均通过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

 

8. 培养方式与方法

培养方式与方法主要包括:课程学习、教学科研实践、学位论文、指导方式、必修环节等方面内容。此外,与国外一些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为研究生教育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创新的教育模式,通过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国际化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