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下午,应我校科技处、研究生部和外国语学院的邀请,浙大城市学院博士生导师卢卫中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慧莉教授莅临外国语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学院主持工作副院长唐雪梅、副院长李新国、副院长韩利敏、学院全体教师及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分别由唐雪梅和韩利敏主持。
报告会上,卢卫中作了题为“生活中的隐喻与隐喻中的生活——论隐喻的体验性和能动性”的学术报告。卢教授从日常生活中的隐喻现象切入,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生活中的隐喻、隐喻中的生活以及隐喻的研究价值等五大方面系统阐释了隐喻的“体验性”与“能动性”双重属性,并通过详实生动的隐喻案例,揭示了隐喻在塑造社会认知、传递文化价值观中的能动作用。同时,卢教授还提到了在人工智能时代,大语言模型与隐喻认知机制的对比研究。

王慧莉作了题为“汉语手部动作语言理解的具身性研究:来自ERP的证据”的学术报告。王教授以具身认知理论为框架,系统探讨了汉语手部动作语言理解的神经机制,同时,通过详细介绍其实验设计,结合ERP技术捕捉被试的神经活动特征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汉语手部动作语言理解的具身性效应。她指出,语言的意义不仅源于符号本身,更与身体经验密切相关,此研究进一步推进了具身语义理论的发展。

会后,李新国总结此次报告会,他代表学院诚挚感谢卢卫中和王慧莉两位教授内容详实的学术报告,报告通过生动的案例与客观实验,展现了语言、认知与社会实践中的独特价值,为现场师生带来了认知神经语言学领域的创新性学术视角,提供了技术应用与人文思考相结合的新视角。
(文/图:秦丽萍 审核:唐雪梅 韩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