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8月8日,安徽工程大学“新时代乡村变迁与振兴”调研团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驻村干部和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引领下, 前往芜湖市南陵县何湾镇龙山村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九秩薪传启新程·青春聚力建新功”主题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多元课程搭平台 陪伴成长助启航
调研团以陪伴关怀留守儿童为初衷,在何湾镇党委的支持下,积极筹备开设“暑期爱心学堂”,科学合理分配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清晨时段设置早读、作业辅导环节;上午时段开展科普宣讲、安全教育、经典阅读、红色文化知识等主题课程;中午时段提供营养爱心午餐和午休场地;下午时段开展漆扇制作、绘画创作、团体游戏、户外拓展、折纸手工、香囊缝制等实践体验活动;傍晚时段开展学堂卫生打扫活动。此外,建立“龙山村暑期爱心学堂家长群”,每天线上分享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情况,搭建与家长沟通的温暖桥梁。
红色基因润童心 科学精神植根基
“原来‘两弹一星’的‘星’指的是人造地球卫星呀!我又学到了一个新知识”,学堂孙同学兴奋地分享收获。作为2025年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调研团精心设计宣讲形式、认真准备宣讲内容,通过理论宣讲、互动问答、情景剧演绎等多种形式,引导孩子们沉浸式感受“两弹一星”精神的伟大力量和航天科技魅力。
乡土文化筑根基 实践活动育新苗
作为2025年安徽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少先队实践营专项省级团队,调研团聚焦乡村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与精神文化需求,带领孩子们实地参观龙山学院红色研学示范基地、龙山生态产业区的凤丹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张氏宗祠等当地红色教育地标,并开设绘画创作、凤丹叶拓印等特色课程,引导孩子们深入了解和感受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培养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精准调研听心声 贴心服务暖人心
为深入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状况和需求,持续优化“暑期爱心学堂”的课程内容和服务质量,调研团与村干部围坐畅谈,梳理当地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家庭教育情况;设立政协“愿望留言板”和“交流小学堂”,常态化收集留守青少年群体的“小心愿”,每天开展“一对一”交流活动,倾听“小秘密”、畅谈“小梦想”;走访当地留守儿童家庭,与照看孩子的爷爷奶奶话家常、聊心声。当听到一位奶奶发自内心地说“老师,您们真好!您们辛苦了”时,调研团成员都深感欣慰,更加坚定了要用所学所长,为乡村孩子打开一扇窗、为乡村振兴添一块砖。
多方认可显成效 接力奋进谱新篇
据悉,本次活动不仅得到了何湾镇党委及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还获得了学校各级领导老师的关心与支持,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活动事迹先后被中国青年报、安徽学联、芜湖市人民政府官网等媒体报道10余次。
下一步,“新时代乡村变迁与振兴”调研团将持续聚焦乡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需求与家庭照护困境,积极探索形成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志愿服务模式,让青春力量化作点亮乡村振兴的璀璨星光。
(文:范乐彩、卢敬卫、利昕云;图:郑俊国、范乐彩、高洁、卢敬卫、钟艺明、利昕云;编辑:利昕云;预审:余本祺;审核: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