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下午,人文学院召开法学专业新文科认证工作推进会,会议围绕《法学专业自评报告》初稿撰写进展、修改方向及疑难问题展开深入研讨,旨在凝聚共识、明确路径,推动法学专业新文科建设迈上新台阶。会议由法学系主任张雷主持,教务处副处长贾文友、人文学院副院长张勇到会指导,法学系全体教师参会。
会议伊始,张雷介绍了法学专业自评报告初稿的总体情况,说明了自评报告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新文科认证理念的状况,认为自评报告既要全面梳理专业建设成果,也要精准定位专业短板不足,为后续整改提供清晰方向。随后,法学系教师逐一汇报各自负责板块的撰写进展,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重构、实践教学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内容,分享阶段性成果并提出数据整合难度大、指标对接不精准等共性问题。
贾文友从学校顶层设计角度,对自评报告的框架逻辑与内容规范进行深度指导。他指出,报告需严格对标新文科认证指标体系,重点关注三个维度:一是指标表述要精准,结合地方发展、行业需求,通过定性定量等分析方法,收集准确数据、使用清晰表述,避免空泛化、口号化;二是支撑性教学活动需强化案例实证,用具体项目、成果数据说话,如模拟法庭竞赛、法律援助实践等;三是达成度评价要建立科学可测的指标体系,通过毕业生跟踪调研、用人单位反馈等数据,量化人才培养成效。贾文友特别强调,自评报告需兼顾“规范性”与“创新性”,既要符合认证标准,也要彰显法学专业服务法治中国建设的独特价值。
张勇强调,新文科建设不仅是教育理念的更新,更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性变革。法学专业需以认证为契机,深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育,培养兼具法治素养与人文情怀的复合型人才。他要求全体教师提高站位,将认证工作与专业长远发展相结合,既要聚焦当前自评报告的撰写细节,更要着眼于优化“课程链、实践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文科建设经验。
此次推进会的召开,标志着法学专业新文科认证工作进入攻坚阶段。人文学院将以此为起点,进一步整合资源、凝聚合力,推动法学专业在新文科建设中彰显学科特色、贡献育人智慧,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卓越法治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文:张雷;图:李娜;审核:刘一、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