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
部门:人文学院
部门负责人:刘军
专业负责人:杜蓓蕾
审核:凤权
校长:王绍武
制订日期:2018年9月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学校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扎实的法学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高效高质量法律服务能力,毕业后五年左右能发展成为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优秀法律工作者,且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基本要求:
1、掌握专业所需的基础科学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及必要的专业知识,根据不同专业方向系统深入地掌握该方向的知识体系,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2、掌握法学学科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创新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良好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团体合作能力、快速获取及处理信息能力。
3、具备熟练的法律实务技能,有较强的理论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具备利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和创新创业实践的能力。
5.具有公正的品质、求实创新素养、法律意识和法律至上的法治精神。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知识结构:熟练掌握法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掌握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数学和逻辑学的基础知识; 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有法学、哲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等复合型知识结构; 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具备与法学相关的工程专业基础知识。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具有法律论证、法律推理和撰写各种法律文书的能力。
毕业要求3:专业认知:系统掌握法律思维和法律方法,具有规则意识,能够运用法律思维分析各种社会关系。
毕业要求4:创新能力:具有创新思维,系统掌握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探索能力。
毕业要求5:实践能力:具有较高的从事立法、执法和司法等实务操作能力。
毕业要求6:组织管理: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具有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毕业要求7: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法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毕业要求8: 语言表达:具有较强的中文语言表达能力,系统掌握至少一门外国语,具备基本的外文听、说、读、 写、译等能力。
毕业要求9:沟通:能够在法律实践中与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法律文书、陈述发言、清晰表达。
毕业要求10: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二、专业方向
知识产权法
三、专业特色
知识产权涉及法学、管理学、工学等多学科知识。本专业紧密依托我校工科背景,贯彻文理交叉、科技文化并举、研究教育实践为一体的原则,建立了适应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的课程体系。同时在课程设计上以创新理念为指导,以知识产权实务人才的实际需求来设置相关课程,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实务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体系方面进行改革;同时加强与知识产权创新企业的合作,推动培养模式、教学内容的改革,建构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的法律实务能力。
四、学制:本科四年
修业年限:3-6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五、学分总体要求
规定毕业总学分:179学分(含实践教学环节、综合素质学分)
其中通识必修课:50.5学分,占28.3%
通识选修课:7学分,占3.9%
学科基础课:33.5学分,占18.8%
专业核心课:40.5学分,占22.7%
专业方向课:12学分,占6.7%
实践教学环节:33学分,占18.5%
综合素质学分(不含社会责任教育):2学分,占1.1%
六、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主干学科:法学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商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中国法律史、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国际私法、法律职业伦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七、课程配置流程图、专业教育内容与课程体系
法学专业教育内容与课程体系 | |||||||
教育内容 (学分) | 知识体系 | 知识领域 | 课程体系 | ||||
必修课程单元 | 选修课程单元 | ||||||
必修课程名称 | 学分分配 | 选修课程名称 | 学分 分配 | ||||
通 识 教 育 平 台 (48) | 人文社会 科学 | 政治、思想品德、法律基础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 | 16.0 | 通识选修课
| 7 | |
军事 | 军事理论及国防教育 | 1.0 | |||||
自然科学 | 数学 | 高等数学Ⅲ | 5.5 | ||||
| 计算机基础 | 大学计算机基础 | 2.0 | ||||
外语 | 外语 | 大学英语 | 16.0 | ||||
体育 | 体育 | 体育 | 4.0 | ||||
就业 | 就业创业指导 | 就业创业指导 | 2.0 | ||||
|
| 法学专业导论,法学专业前沿 | 2.0 | ||||
学 科 专 业 教 育 (65)
| 学科基础 | 经济学 | 经济学概论 | 2.0 | 学科基础课选修课程 | 12.5 | |
心理学 | 犯罪心理学 | 2.0 | |||||
工学 | 机械制造基础11 | 2.5 | |||||
文学 | 大学语文Ⅰ | 2.0 | |||||
法学 | 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律史,刑法,法律职业伦理 | 15 | |||||
专业核心 |
| 民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刑事诉讼法,国际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商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 40.5 | ||||
专业方向模块 (12)
(12) | 专业方向 | 知识产权法 | 知识产权管理,专利文献检索与分析,知识产权代理,互联网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法律实务 | 12 |
| 12 | |
|
|
| |||||
实践教育平台(30)
| 基础教育 实践训练 | 基础教育综合领域 | 入学教育,军事训练,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社会实践,生产劳动 | 11周 |
|
| |
专业教育 实践训练 | 专业教育综合领域 | 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论文,诉讼文书,模拟法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 30周) |
|
| ||
综 合 教 育 (6.0) | 思想及文化素质教育 | 思想教育 | 科研训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文献综述、参与课题、前沿讲座、热点问题研讨等)社会实践(大学生创业计划、大学生文艺展演、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 |
| 思想教育讲座 | 2 | |
学术与科技活 | 学术与科技 活动 | 学术讲座 | |||||
文艺活动 | 文艺活动 | 文艺活动 | |||||
体育活动 | 体育活动 | 体育活动 | |||||
自选活动 | 自选 | 学生选择 | |||||
| 4.0 | ||||||
社会责任教育 | 社会责任教育 | 社会活动 |
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 | ||||
实 践 教 学 环 节 | 实践教学模块 | 实践教学环节 | 基本教学目的 | |
基础教育实践 | 入学教育 | 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的教育、安全教育、法纪观念教育和人生理想教育等,使学生了解大学,了解学校,了解专业,转变观念,转变方法,确立目标。 |
| |
军事训练 | 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 |
| ||
体育 | 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磨炼意志品质,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发展终身体育能力等。 |
| ||
社会责任教育 | 通过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 |||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 | 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结构和知识层次,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国情,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 |||
文献检索实践 | 增强学生的情报意识,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主动寻求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
| ||
社会实践 | 激发学生成长进步、奋发有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 |||
课程实验和专业实验 | 通过较系统的训练,培养学生严肃的实验态度、严谨的实验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手段去分析、观察、发现乃至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的素质。 | |||
专业教育实践 | ||||
课程论文 | 培养学生查阅文献,搜集和整理资料,说明问题,发表见解和独立地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 |||
专业认识实习 | 通过旁听庭审案件,校外专家讲座等,让学生初步了解法律实务部门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以及和专业相关的实际知识。 |
| ||
专业实习 | 拓宽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
| ||
诉讼文书 | 撰写起诉状、答辩状、代理意见等,增强学生的实务能力。 |
| ||
毕业实习 | 使学生的思想品德、专业知识等得到全面的培养锻炼,巩固专业理论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或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 |||
毕业设计(论文) |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论研究水平 | |||
综合教育实践 | 科技创新实践 | 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科研方法和创新精神等。 |
| |
综合素质 | 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健康素质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八、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表:见表一~表八。
表一、全学程时间安排总表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第四学年 | 合计 | ||||
第1学期 | 第2学期 | 第3学期 | 第4学期 | 第5学期 | 第6学期 | 第7学期 | 第8学期 | ||
军事训练 | 2 |
|
|
|
|
|
|
| 2周 |
入学教育 | 1 |
|
|
|
|
|
|
| 1周 |
课堂教学 | 15 | 17 | 17 | 17 | 10 | 15 | 18 |
| 109周 |
实践性教学环节 |
| 1 | 1 | 1 | 8 | 3 |
|
| 14周 |
毕业教育 |
|
|
|
|
|
|
| 1周 | 1周 |
毕业实习 |
|
|
|
|
|
|
| 3周 | 3周 |
毕业设计(论文) |
|
|
|
|
|
|
| 13周 | 13周 |
考试 | 2周 | 2周 | 2周 | 2周 | 2周 | 2周 | 2周 |
| 14周 |
全学程总周数 | 20周 | 20周 | 20周 | 20周 | 20周 | 20周 | 20周 | 17周 | 157周 |
表二、各教学环节学分学时分配表
表三、实践教学环节表
表四、指导性培养计划表(1)-总表
表五、指导性培养计划表(2)-通识选修课计划表
表六、指导性培养计划表(3)-学科基础课(选修部分)计划表
表七、指导性培养计划(4)-专业方向课计划表
表八、分学期安排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表
表九、辅修专业课程教学安排表
序
号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总 学 时 | 课内学时 | 课外学时 | 考核类型 | 学 分 数 | 各学期课内开课总学时分配 | ||||||||
理论 | 实验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
|
|
|
|
|
|
|
| |||||||||
1 | 12329010 | 法理学 | 56 |
|
|
| 考试 | 3.5 | 56 |
|
|
|
|
|
|
|
2 | 12329650 | 中国法律史 | 48 |
|
|
| 考试 | 3 | 48 |
|
|
|
|
|
|
|
3 | 12329020 | 宪法 | 48 |
|
|
| 考试 | 3 |
| 48 |
|
|
|
|
|
|
4 | 12329040 | 民法 | 56 |
|
|
| 考试 | 3.5 |
| 56 |
|
|
|
|
|
|
5 | 12329150 | 刑法 | 64 |
|
|
| 考试 | 4 |
|
| 64 |
|
|
|
|
|
6 | 12329050 | 民事诉讼法 | 64 | 56 | 8 |
| 考试 | 4 |
|
| 64 |
|
|
|
|
|
7 | 12329060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 64 | 56 | 8 |
| 考试 | 4 |
|
|
|
|
| 64 |
|
|
8 | 12329070 | 刑事诉讼法 | 64 | 56 | 8 |
| 考试 | 4 |
|
|
| 64 |
|
|
|
|
9 | 12329170 | 知识产权法 | 48 |
|
|
| 考试 | 3 |
|
|
| 48 |
|
|
|
|
10 | 12329180 | 商法 | 48 |
|
|
| 考试 | 3 |
|
|
|
| 48 |
|
|
|
11 | 12329140 | 合同法 | 48 |
|
|
| 考试 | 3 |
|
|
|
| 48 |
|
|
|
12 |
|
|
|
|
|
|
|
|
|
|
|
|
|
|
|
|
13 |
|
|
|
|
|
|
|
|
|
|
|
|
|
|
|
|
14 |
|
|
|
|
|
|
|
|
|
|
|
|
|
|
|
|
合计 | 608 |
|
|
|
| 38 | 104 | 104 | 128 | 112 | 96 | 64 |
|
|
在完成第一专业学业的基础上,完成以上课程的学习,可以获得安徽工程大学辅修专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