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劳模工匠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示范引领作用,9月12日下午,由安徽工程大学与芜湖市总工会联合主办的2025年“劳模工匠进校园·青春对话劳模(开学季)”活动,在中建四局芜湖南站科技园项目部顺利举行。中建四局芜湖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项目技术负责人、全国劳动模范杨鹏超为安徽工程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30多名新生带来一堂生动的“入学第一课”。
中建四局作为驻芜央企,通过开放项目现场和劳模创新工作室、展示创新成果的方式,为大一新生搭建了认知行业、接触企业的平台。活动伊始,同学们在杨鹏超带领下参观了芜湖南站科技园项目建设现场。作为芜湖市重点工程,该项目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展现了现代化工程的精密与高效。在杨鹏超劳模创新工作室,杨鹏超向同学们介绍了创新工作室的工作理念、创新方法,分享了劳模创新团队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在杨鹏超劳模专业、详细的讲解中,学生们一边拿起笔记本用心记录,一边近距离接触BIM技术应用、绿色施工工艺等建筑领域技术创新成果,对建筑业转型升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座谈交流环节,新生代表向杨鹏超劳模献花致敬,表达敬意。杨鹏超分享了自己从业的成长经历和奋斗故事。从基层技术员到全国劳模,他秉持“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将工地当课堂他,把“职业”当“学业”、把“工友”当“战友”,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他勉励同学们,年轻人必须要努力学习,“只要肯积累,有准备,是金子一定会发光。” “技能成就梦想,实干创造辉煌。希望你们在学习和实践中脚踏实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杨鹏超劳模的先进事迹生动印证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深打动了在场每一位新生。
活动中,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提问,现场气氛热烈。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杨孝旭表示,此次活动将抽象的劳动教育具象化为可感知的实践体验,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建筑252谭静文同学认为:这次活动让我认识到,建筑行业也能与前沿科技紧密结合。我们要刻苦学习,掌握前沿建筑技术。建筑251周其凡同学表示:此次参观与交流打破了对传统工地的刻板印象,深刻体会到劳模精神的时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海涛对中建四局的热情接待和杨鹏超老师的现场指导表示感谢。他指出,传统建筑行业也可以积极拥抱新兴科技,同学们要向劳模学习,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掌握新兴技术,练就过硬本领,在校期间,既要扎实学好课本知识,打好基础,也要瞄准前沿科技,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勤学苦练中练就真本领、真能力。
近期,学院依托芜湖市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联合相关学院,在开学季打造“最美丽的大思政课”和“行走在企业的思政课”,通过高频次组织“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希望通过分众化的实践教学形式,为不同学段、专业的学生搭建与劳模工匠互动交流的桥梁,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观。
(文:杨孝旭;图:蒋梦萍;预审:李海涛;终审: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