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2025学年第2学期思政课实践教学计划

发布者:曾雪瑾发布时间:2025-03-17浏览次数:10

各教研部: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学校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和“三探式”思政课改革相关文件精神,充分发挥思政课实践育人功能,全面提升思政课育人效果,结合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工作与安徽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宣城)建设要求,本学期思政课实践教学安排如下:

一、课内实践

开展第五届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内实践理论成果大赛。本学期课内实践以教研部为单位进行,请各教研部结合本学期教学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确定课程赛事主题和成果完成形式,原则上同一门课程采用一种成果形式。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取课程有关章节或专题,聚焦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安徽特色成果,完成理论成果作品。指导教师需认真审核学生作品并在课程结束后从所带班级中报送不少于3份优秀作品上传至学院实践教学管理平台(平台链接:https://ahgcsjjx.mh.chaoxing.com/),学院将组织专家按课程进行评阅。各教研部请于3月20日前报送课程赛事主题与成果完成形式。  

二、校内实践

聚焦学校特色思政育人品牌,依托校内资源与平台,开展以下校内实践活动。

1.组织开展第四届“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全力推进“大思政课”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独特作用,引领青年大学生深刻领悟党的辉煌成就与历史经验,筑牢听党指挥、跟党奋斗的思想基石,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继续组织开展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比赛日程等安排另行通知。

2.与校团委开展“乡村振兴实践营”活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推进学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进一步发挥共青团在“大思政”体系建设和新时代新征程高校思政课建设中的作用,推进专业实践、思政实践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深度融合,发挥思政课价值引领作用,助力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活动开展形式与内容见具体活动通知。

3.常态化开展“青春对话劳模”“行走的红色场馆”“地方红色文化思政大课”等特色实践活动;校团委联合开展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大赛;强化与学工部门沟及各专业学院沟通联系,协助开展辩论赛、党史知识竞赛等实践活动。

三、校外社会实践

校外社会实践由学院统筹安排与教研部组织相结合。校外实践教学需选取具有典型特色的革命历史纪念馆、展览馆、名人故居等红色遗址或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成果,选取极具创新特色的地方企业、乡村振兴示范点以及极具地方特色的现代小镇等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学院统筹安排的实践活动主要依托安徽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宣城)、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和学院特色教学科研平台开展,如“劳动教育实践课”、“行走在企业”的“大思政课”实践活动等,具体人员范围及活动开展由学院统筹安排。

各教研部结合现有实践教学设计专题,从学校现有实践基地线路中选取一条或其中一个教学基地开展实践教学,要求每个教研部本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校外实践教学,学院为活动开展做好各项保障工作。各教研部组织的实践教学活动需在5月中旬完成。

四、思政课VR虚拟仿真实践

思政课VR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依托学院VR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中心开展,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VR实践教学资源设计课程教学专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授课教师原则上需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VR虚拟仿真实践教学。VR虚拟仿真实践教学需于开课前一周通过教学系统与实践教学平台进行教室申请,申请获批后组织学生按时开展教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5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