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学校党委“三全六专”育人工作要求,引导青年大学生“正起来”、“学起来”、“勤起来”,11月10日下午, 学校举行“英模·大师进思政课堂”专题报告会。围绕“劳动创造幸福”的主题,报告会邀请全国劳动模范宋红伟、安徽省劳动模范徐本盛、2021年安徽工匠年度人物张卫做先进个人事迹分享。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德军、思政课教师代表、2022级本科生代表参加本次报告会。报告会由刘德军主持。
从青涩技工到技术能手到全国劳动模范,宋红伟始终秉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工作态度,他用30多年的坚守诠释着新时代“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对于他所取得荣誉他不赞一词,却把车间粉尘治理放在了心头最重要的位置,“轧钢人也要有好的工作环境”,他掷地有声地话语传递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情怀。
“95后汽车人”“全国技术能手”“首届安徽工匠”……众多的荣誉与称号是徐本盛身上鲜明的标签。作为青年一代,他用娴熟的业务能力、刻苦钻研的精神展现了新一代劳动模范的风采。“一月一本笔记”“一步一步学”,他用自身实际为例,勉励青年学生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鼓励他们秉承“工匠精神”正确对待自身学习与发展,用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身价值。
而对于处于航空航天一线的张卫来说,“一定要把核心工艺(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是其始终坚守的初心与使命。他用验收进口厂家设备的事迹充分展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并靠着“决不能认输”的精神斗志“过五关斩六将”获得多项技能大赛奖项。面对疫情,他坚守技能报国的理想信念,组织功关小队不仅在短暂时间里攻克平面口罩机及KN95口罩机的技术难关,更把口罩生产效率提升近一倍。最后,他强调育匠人首先要有一颗红心,青年学生应有着“勇扛红旗、力争第一”的拼搏精神,努力学好才干,用自身所学助力国家发展,把自身梦想抱负融入民族复兴伟业。
刘德军作总结发言。他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将鼓舞我们继续不懈奋斗。最后,他勉励青年学子以本次报告会为起点,以三位劳模事迹为典范,从自身做起,从此刻做起,用劳动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英模·大师进思政课堂”系列活动既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落实学校党委“三全六专”育人工作要求的实际举措,又是响应安徽省“一省一策”集体行动的一项品牌活动,亦是学校与芜湖市总工会合作共建的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的特色活动。“青年强,则国家强”。通过英模大师深入思政课堂,有助于帮助青年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勇担民族复兴大任,争做时代新人。
(文:曾雪瑾 图:刘昆笛 审核:刘伟、刘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