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学校决定组织开展202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申报推荐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类型
1.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2.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角色,完成商业计划书编制、可行性研究、企业模拟运行、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3.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等成果,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二、申报数量
1.请各单位按照申报指标(附件1)组织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从省级项目中遴选,且数量不得超过省级项目数量的1/3(向下取整,不四舍五入),省级项目全部视为校级项目。
2.国家级项目分为重点支持项目(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鼓励引导大学生围绕基础学科以及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关键领域开展创新实践)和一般项目,其中重点支持项目每个单位推荐数额不超过1项。
三、申报要求
1.项目可来源于学生自主项目、学科竞赛项目、教师科研项目、横向项目等,项目选题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具有创新性或明显创业教育效果。鼓励将“大创计划”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研究相结合,或依托“大创计划”项目进行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互联网+”)、“挑战杯”等学科竞赛的前期培育。
2.项目团队成员须为我校全日制在读学生,团队人数不超过5人(包括项目负责人),每位学生本年度只能参与1个项目,鼓励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组建团队;其中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成员要求为本科在读学生,原则上以一至三年级本科学生为主。
3.项目导师应具有较高学术造诣、较好创新性成果,热心教书育人、关爱学生成长。每个项目导师不超过2位,第一导师要求为我校在职教师、且同一年度指导项目不超过1项。国家级项目第一导师须为中级及以上职称,其他项目至少有一位导师为中级及以上职称。往年指导大创项目延期超过1年仍未结题的老师,原则上不得参与此次项目指导工作。创业实践项目原则上应有1名企(行)业专家作为第二导师。
4.往年已经立项的项目不得以相同或者相近选题继续申报。
5.学校不再单独划拨项目建设专项经费,由各学院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落实。
四、申报程序
1.2025年度大创项目采取线上申报(学生和教师通过“网上办事”,搜索“大创项目管理系统”,无需账号密码直接登录)的方式,具体请见操作指南和填报流程(附件2)。
2.各单位对申报项目的资格和意识形态进行审查,可参考学校评审依据(附件3),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制定单位评审细则,严格把关,项目评审要实行答辩制度,按限额评议、推荐,并进行公示。涉及科研项目请学院组织学生签订科研诚信承诺书(模版见附件4),由学院留存。
3.学校对各单位推荐的重点支持领域项目组织专家评审,未被推荐的视为国家级一般项目;形式审查不合格的项目将予以撤销,且不予递补。
五、材料报送
1.请各单位于2025年5月23日前报送《202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汇总表》(从系统导出)、《202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院推荐情况数据统计表》(附件5)、推荐国家级重点支持项目的《申报书》(从系统导出,项目负责人和第一指导教师在《项目申报书》中签字,学院盖章)、公示无异议说明(加盖学院公章的纸质一式一份,其中《申报书》一式三份)报送至教务处教学科,电子版和扫描件发送至邮箱1198715340@qq.com。
2.根据学校《关于开展2024年度质量工程项目年度检查验收的通知》开展大创项目检查验收工作,请各单位自行宣传推广本年度结题的项目成果,建议宣传稿件形式,并于2025年5月31日前将网址报送至教务处教学科。
联系人:教务处李老师(2871049)
附件1:202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指标.xls
附件5:202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院推荐情况数据统计表.doc
教务处
2025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