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在一起”学习分享活动的通知》要求,教育师生在学习分享中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实现“强国一代”到“强国有我”的升华。7月8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郑健带队赴湾沚区红杨镇看望慰问人文学院暑期“三下乡”之“新时代乡村变迁与振兴”调研团队,团湾沚区委书记刘敏,红杨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蔚文琴,学校纪委办、宣传部、学生处、团委、人文学院、数理与金融学院相关负责人陪同调研。
郑健代表学校党委向湾沚区给予学校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对人文学院暑期“三下乡”调研团的工作成效给予了肯定。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工作,始终把青年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接触社会、增长见识、锻炼成才的有效途径,青年大学生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学会用双眼观察城乡融合新图景、用耳朵倾听农民声音、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通过在“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切身体验,从而更好地厚植家国情怀。他强调,青年大学生要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战略,将自己的专业所学同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思想、能力、素质的全方位提升。
刘敏对湾沚区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规划定位、人才引进等进行了介绍。他表示,湾沚区将进一步加强与安徽工程大学的校地共建,搭建更多实践平台和机会,欢迎更多的安工程学子走进湾沚,实现校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他鼓励青年大学生通过参加“青马工程”“青领计划”“三下乡”等活动,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在“自找苦吃”中磨砺自己、积累经验、提升才干。
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大学生在一起”学习分享活动中,人文学院团委副书记利昕云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师生的部分重要致信回信精神”,人文学院“新时代乡村变迁与振兴”调研团中的行管212班陈轶嘉5位同学围绕领学内容分别发表了感想和体会。在“强国有我、青春有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汇报交流中,调研团中的法学211班张建军等5位同学逐一汇报了调研收获和感悟。会后,参会领导和老师察看了调研团队的生活及工作场所,并将数理与金融学院“西河文旅”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送到调研地点。
据悉,根据校团委《关于开展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人文学院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共组建21支团队奔赴全省各地开展活动,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增强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实效、推进“三全六专”育人实践、完善“假日思政”育人体系的重要抓手。“新时代乡村变迁与振兴”调研团队从2021年度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始,累计走访了以南陵县何湾镇涧滩村为主的54个乡村,是我校人文学院的品牌实践项目。今年这支队伍来到了芜湖市湾沚区西河古镇,先后走访了400余户人家,收回有效问卷350余份,与退伍军人、退休党员共同开展党史知识宣讲,发挥专业优势,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防溺水安全教育宣讲等系列活动,深度探究如何以乡土文化的传承来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文化道路。
(文:利昕云;图:郑唐寅;审核:刘一、王中江;编辑:查桂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