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纺织服装学院研究团队在生物质基多孔材料的开发及应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本网讯 个人热量管理策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提高人体热舒适性和降低建筑冷暖能耗的解决方案。由于其可以充分管理人体及其局部微环境能量传递过程,为了实现冬日个人热量管理的目标,一方面需要减少人体热量损失,另一方面需要加热人体来提升皮肤表面温度。气凝胶纤维由于具有超高孔隙率和超低密度,因而具有超低的导热系数,有望应用于个人热管理并减少能源浪费。然而,气凝胶纤维在应用于人体热量管理时通常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i) 制备过程复杂,无法实现气凝胶纤维的连续大规模制备;ii)力学性能较差;ⅲ)隔热保温性能和辐射加热性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针对上述问题,我校纺织服装学院王宗乾教授领衔的生态染整与功能纺织品研究团队在前期丝素蛋白气凝胶研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攻关,制备了一种基于丝素蛋白/氧化石墨烯的皮芯型分层多孔气凝胶纤维,该气凝胶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连续大规模制备的优势,同时也展现出高效保温隔热和红外辐射加热双重功能。在中红外光源照射下,丝素蛋白/氧化石墨烯气凝胶纤维织物表面温度可提高2.6度。该研究成果可有望应用于隔热保温和自加热纺织品,并且为推动气凝胶纤维的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为高效个人热量管理领域开辟了崭新的途径,在智能纺织品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关成果以“Robust Silk Fibroin/Graphene Oxide Aerogel Fiber for Radiative Heating Textiles”为题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IF:8.758,中科院一区TOP期刊)上发表后,材料领域微信公众号“材料分析与应用”也以“安徽工程大学《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用于辐射加热纺织品的坚固的丝素蛋白/氧化石墨烯气凝胶纤维”为题进行了重点报道,并在智能可穿戴领域引起广泛关注,目前该论文浏览量已经超过1000余次。该论文第一、二作者分别为王宗乾和2017级研究生杨海伟,通讯作者为郑贤宏博士。此外,该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安徽省重点研究和发展计划项目(1804a09020077)、芜湖市科技计划项目(2018pt04)、安徽省重大科技专项(201903a05020028)和安徽工程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2020YQQ002)等项目的支持。

此次“材料分析与应用”微信公众号对我校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成果的重点报道,彰显了我校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团队的研究基础和学术水平,以及在生物质多孔材料及智能可穿戴领域的雄厚实力,该高质量研究的成果发表也有利于学科进一步聚焦研究方向,打造研究特色,提升学科的整体实力和学术影响力。

(文/图:杨海伟、郑贤宏;审核:徐珍珍;编辑:郑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