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至11日,由安徽工程大学第四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12名同学组成的文艺小分队,走访安徽寿县隐贤镇,围绕“文化传承”开展“三下乡”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传统文化调研,联合当地文艺和文化人员,一起为当地群众献上文化大餐,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当地民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探访隐贤千年遗韵。8月9日3时左右,在事先精心策划的基础上,小分队成员分别从各地乘坐火车、公交车、长途车,来到心心念念的目的地—隐贤古镇集中。隐贤镇文化站站长赵志佳热情接待全体成员,并带领大家参观董子文化广场、古镇老街,向队员们婉婉道来隐贤的文化历史,讲述了孝感泉、董子、三十年河东转河西等等历史小故事,让队员们实地感受到古镇千年的历史变迁。10日清晨,团队成员参加了隐贤镇政府文化传承座谈会,隐贤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了隐贤文化的由来,让大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随后,团队成员分为三组深入不同街道,走访当地居民,发放调研问卷,了解寿县文化及古镇文化。
“隐贤之约”古今文化互动。文艺小分队不忘向当地居民展现当代大学生的文艺才华,策划一次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的碰撞和互动。10日下午,布置会场、预先排练、装饰舞台、调试机器、人员调度、节目安排,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晚上6点左右,“隐贤之约”晚会火热袭来,隐贤镇的阿姨们首先带来了火热的开场舞《开门红;鼓舞《热情的草原》热情似火;双人交谊舞青春不减;一曲京剧名段《锁麟囊》大饱眼福。接着,文艺小分队与古镇上的阿姨一起朗诵了《青春中国》,并用一曲《小酒窝》唱出了青春的活力。在中场游戏环节,五角一元、击鼓传花等游戏,让现场老少乐在其中。回味整场晚会,参与演出的古镇叔叔阿姨们热情似火,全体队员情绪高涨,围观群众津津有味。期间,文艺小分队还利用新媒体开设全程网络直播,让古镇居民进一步接触到现代文化,让更多的大学生知晓青马班的文化之旅,感受传统与现代的文化互动。
收获颇丰明确肩上责任。8月11日上午,文艺小分队恋恋不舍地启程告别隐贤,前往寿县博物馆、文化馆开展历史文化调查。团队负责人、工商151班的周笑笑同学说,从前期策划调研走访座谈到与指导老师沟通、与当地政府对接,再到“隐贤之约”晚会的成功举办等等,一切感觉都是那么美好,但是事先确实有过困难面前的犹豫。感谢青马班的课程安排,感谢小分队队员的努力,这次社会实践真的让大家有了不一样的收获。“三天时间,我们把隐贤都跑遍了,采访到很多人,他们对于古镇文化的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让我很动容。其中,《开门红》领舞阿姨说到“每次和舞伴们跳舞打鼓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儿”,让我感觉到其实文化传承就在平时生活之中。作为当代大学生,作为青马班的学员,我们不仅要学习文化,更要主动把我们优秀的文化发扬出去,做好一个传承者的工作。小分队队员、电科163班的王立宏同学说,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对文化传承有了更深的认识,学到了许多课堂之外的东西。我深深体会到民族文化值得我们大学生去发现、守护、传承。同时,大学生主动深入基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仅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也是对自身能力才干的一次历练。
(文:章文宜、周笑笑、王立宏;图:潘萍萍;审核:冉昆玉、郭广春;编辑:徐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