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党员教师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念馆

为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对党员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7月11日,艺术学院党委组织全体教工党员前往南京,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缅怀先烈 勿忘国耻

党员教师一行来到纪念馆,灰白色的建筑色调映入眼帘,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整个展馆分为外景展区、遗骨陈列、史料陈列三个部分。纪念馆弥漫着生与死、悲与愤的悲怆景象,各种图片、实物,以及场景重现、油画、雕塑、影视片等手段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抗战历程。无论是河滩上、农家屋、慰安所,还是密密地刻着30多万个遇难者的名字“哭墙”……各种沉重的史料诉说着那一段血雨腥风。

“万人坑”更是再现了南京大屠杀的悲惨历史,揭露日本军国主义者的血腥暴行。30万幽灵凄怨哀婉的泪水是这个城市乃至整个民族无法言说的痛。大家看着日军惨绝人寰的暴行,心情都十分压抑。环境设计教工党支部书记孟梅林说:“那时羸弱的中国无法抵御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但最终坚韧的中华民族取得了胜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绝不能忘了这段历史,要倍加珍惜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幸福生活”。广大党员教师观展后陷入深深的沉思,大家十分感慨的说,伟大的抗日战争,既有英勇的战斗和光荣的胜利,更有无畏的奉献和悲壮的牺牲。胜利的旌旗,写满了无数百姓的抗争,浸透着千万烈士的鲜血。他们的英雄业绩永载史册,他们的英灵永垂不朽!

重温誓词 奋勇前行

在和平广场的雕塑前,院党委书记刘金斌主持了重温入党誓词仪式。全体党员在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学生党支部书记张焱的带领下,重温了入党誓词,铿锵的誓词,拳拳的爱国之情响彻广场。

历史可以宽恕,但不可忘记。中华民族有能力结束一切形式的奴役和压迫,也有能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为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员们纷纷表示,在此次参观活动中接受了爱国教育,更加坚定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念,今天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场所举行重温入党誓词具有特殊的意义。作为党员,一定要终生铭记入党誓词,坚定对党的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发扬优良传统,坚守道德底线,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革命先辈的崇高品格和光荣传统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坚持“立学为民,治学报国”,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中,以实际行动传承先烈精神,为建设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的“国内知名”的艺术学院,为安徽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文/图:俞云;审核:刘金斌;编辑:徐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