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程大学第四十三届运动会 竞赛规程

发布时间: 2025-04-02

一、主办单位、竞赛日期、地点

主办单位:校体育运动委员会

竞赛日期2025416—18

地点:校第一、第二田径场及体育馆

二、参加单位及分组

1、学生甲组:各学院二至四年级学生、研究生

2、学生乙组:各学院一年级学生

3、教工组:教工各党委、总支

三、比赛项目

(一)竞赛项目

1、学生男子甲组15项):

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3000米、4×100米接力、4×400米接力、跳高、跳远、三级跳远、立定跳远、铅球(7.26公斤)、实心球(2公斤)、引体向上团体赛。

2、学生男子乙组13项):

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4×100米接力、4×400米男女混合接力、跳高、跳远、立定跳远、铅球(7.26公斤)、实心球(2公斤)、引体向上团体赛。

3、学生女子甲组12项):

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 4×100米接力、4×400米接力、跳高、跳远、立定跳远、铅球(4公斤)、实心球(2公斤)。

4、学生女子乙组11项):

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4×100米接力、跳高、跳远、立定跳远、铅球(4公斤)、实心球(2公斤)。

5、教工男子组5项):

100米、200米、跳高、跳远、铅球(7.26公斤)。

6、教工女子组5项):

100米、200米、跳高、跳远、铅球(4公斤)。

(二)教工组趣味项目

1、教工男中组(19841231日以前出生,含该日):(3项)

一分钟跳绳、定点投篮、飞镖。

2、教工女中组(19841231日以前出生,含该日):(3项)

一分钟跳绳、踢键子、飞镖。

3、教工男老组(19741231日以前出生,含该日):(3项)

定点投篮、地掷球、飞镖。

4、教工女老组(19741231日以前出生,含该日):(3项)

一分钟跳绳、地掷球、飞镖。

5、教工趣味集体项目:

(1)搬运西瓜往返跑:每队6人(33,其中男、女青年各限报一人,其它不限)。

(2)集体跳绳:每队12人(男、女不限)。

(3)自行车慢骑:每队4人(男3人、女1人)。

(4)运篮球往返跑接力:每队4人(男、女不限)。

(5)引体向上团体赛:每队5

(6)背夹球跑

四、竞赛办法和报名

1、凡本校师生员工身体健康者,均可按所属组别报名参加比赛,临时工必须有一年以上工龄。凡参加400米及以上项目比赛的学生和教工必须经校医院体检,身体健康、符合比赛要求者方可报名参加比赛。

2学生组每人限报单项2项(可兼报接力和集体项目),每项限报3人,接力和集体项目各单位只能报一队教工组每人限报单项2项(可兼报接力和集体项目),每项限报4人,接力和集体项目各单位只能报一队。

3、各单位报领队1人(要求参赛单位所在二级党组织副书记及以上领导担任),教练员2人。

4、报名方法及截止时间:本次校运动会报名方式为线上报名,各参赛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报名和审核工作。各单位应严格按照报名要求线上填写表格和审核报名数据,如出现报名错误,由该单位自行负责。各单位须于20254111300前完成报名工作,逾期不报作自动弃权处理。(报名工作包含参赛单位审核步骤,若未审核,则报名数据不会受理,该单位无法参赛。

请各参赛单位报名负责人微信扫码加入报名工作群

报名联系人:闫林

联系电话:15056468187 

五、取名次和奖励办法

1、个人名次:学生甲组、乙组和教工组(包括趣味项目)每单项取前八名,按97654321记分,接力和教工集体项目加倍记分,破全国高校纪录、省高校纪录、校纪录者按每单项分别另加27分,18分、9分。每单项报名人数总人数只有8人或不足8人,名次按减1录取,只有1人参加的项目,作为表演不记分;名次并列者得分平均计算:如两个第一名则无第二名,以此类推。

2、团体名次:学生甲组、乙组和教工组团体总分各取前六名,按各学院甲、乙组和各总支运动员在各项(包括趣味项目)中得分与破记录分总和为团体总分,得分多者名次列前;如总分相等,以破全国高校记录多者名次列前;如再相等,以破省高校记录多者名次列前;如仍相等,以破校纪录多者名次列前;如还相等或无破记录,则以第一名多者列前,依此类推。

3、奖励:获得学生甲组、乙组团体总分前六名的单位颁发奖杯;学生获得单项前三名者颁发金、银、铜牌、获前八名者均颁发获奖证书;获得优秀组织奖的单位奖颁发奖牌,评选办法按有关规定执行。教工组获得团体和个人名次的单位和个人将有校工会颁发奖励。

六、比赛规则

1、竞技项目:采用国家体委审定的最新田径竞赛规则短距离跑起跑按201011日前的原规则执行

2、趣味项目:部分项目竞赛细则执行(见附文)。

七、资格审查

1.为了端正赛风,体现教育部门举办学生运动会的育人宗旨,请各单位对本单位报名参赛的运动员资格问题进行认真的审查,严格把关,杜绝弄虚作假,冒名顶替等行为。

2.凡对运动员的参赛资格或比赛中出现的问题有异议提出申诉者,需向仲裁委员会提交本单位领队签字的《申诉报告书》。

八、其它

1、裁判员由体育学院统一安排。

2、本规程未尽事宜,由大会竞赛组另行通知。

 

 

安徽工程大学体育运动委员会

202542

 

 

部分项目竞赛细则

一、个人项目

1、单摇正面一分钟跳绳(男中、女中、女老)

1单摇正面一分钟跳绳,按次数多少决定名次。

2按成绩取前8名决赛,预赛成绩带入决赛,如成绩相等,则名次并列。

2、定点投篮(男中、男老)

1)运动员站在罚球线后,预赛每人连续投5球,按投中次数决定名次。

2)按成绩取前8名决赛,决赛每人连续投10球,预赛成绩带入决赛。如成绩相等,则名次并列。

3球出手前踩到罚球线及其前面的地面,算一次试投未中。

3、踢毽子(女中)

必须用脚踢毽子,身体其他部位、关节触接不计次数,也不判违例。按次数多少决定名次。

1手臂(肩关节以下)触毽判为违例。

2按成绩取前8名决赛,预赛成绩带入决赛,如成绩相等,名次并列。

4、飞镖(男中、女中、男老、女老)

1投靶距离2.44米,靶心高1.73

2预赛每人投10镖,按成绩取前8名决赛,预赛成绩带入决赛。如成绩相等,则名次并列。

5、地掷球(男老、女老)

1)男子投掷点距标靶最近点8米,女子7米。

2标靶为10只手榴弹按等边三角形排列(类似保龄球,第1--4排分别为1234只)。

3预赛每人投三次,按成绩取前8名决赛,击倒目标多少来决定名次。

4球落地之前,身体任何部分不得触及投掷线及其前面的地面。

5决赛时每人投三次,预赛成绩带入决赛,如成绩相等则名次并列。

6、立定跳远(学生组)

1)两脚自然平行开立站在起跳线后,脚尖不得踩线,原地两脚同时起跳,两脚不得离地后再做起跳动作。

2)预赛每人跳三次(不连续),按成绩取前8名决赛。

3)名次判定规则参照跳远

7、投掷实心球(学生组)

    1)受试者站在起掷线后,不得踩线。

  (2)必须是原地投掷,不得助跑或垫步,球落地前不得触及投掷线及线前地面。每人投掷三次(不连续),按成绩取前8名决赛。

  (3)必须双手举球从头部正中线上方正面向前投掷,不能单手投掷或双手低甩。

  (4)犯规投掷成绩无效,名次判定规则参照铅球。

二、集体项目

(一)跳绳

1每队12人,其中两人甩绳,10人集体跳绳。绳甩起,10名运动员依次进入、跳出,3分钟内计算人次,按跳过人次多少决定名次,多者名次列前。

2按成绩取前8名决赛,预赛成绩不带入决赛,若决赛成绩相等,按预赛成绩好的名次列前,再相等,则名次并列。

(二)搬运西瓜往返接力跑

每队男、女各三名。(限男女青年各一人,其他不限)

1比赛距离30米。比赛开始后,运动员手捧三个实心球向前跑,跑至第一个圈时放一个实心球,第二个圈再放一个,第三个圈再放一个,绕过转折点后,再把三个实心球带回终点交给下一个人。按每队时间决定名次。(三圈距离分别为从起点至5米、15米、25米处)

2实心球必须放在圈内,放(滚)到圈外,每一球加时3秒。最后一名队员终点冲刺时,必须捧住球,若球落地,每一球加时3秒。

3按成绩取前八名。

(三)、自行车慢骑(赛车由大会提供)

比赛规则:

1每队出4名运动员(31女)。

2慢骑比赛距离 20米,道宽2米。

3运动员骑车位于起始线前(前轮压线),听到发令后开始向前骑出计时开始,以前轮压终点线为比赛结束,计时结束。

4慢骑过程中脚不得触地、车轮不得触及两侧白线,一经出现即宣判失败且比赛结束。

5比赛中,若运动员出现相互碰撞时,裁判停表,犯规者判为失败且比赛结束,被撞者恢复比赛。

录取名次及记分办:

6各队4名队员的成绩累计相加为该队最后成绩,时间多者名次列前。如总时间相等则看个人成绩,优者名次列前,依次类推。

(四)25米篮球运球接力

1、每队出队员4人(每队最多可上2名女队员,参赛女队员成绩减去5),比赛距离25米折返,按成绩取前八名。

2、每队第一棒持球队员听到开始信号后完成一次运球25米绕杆S跑(共计有5根标志杆),在折返点必须绕过最后一根标志杆(否则视为该队犯规并取消成绩),回到起点后将球交给下一棒队员,重复上述流程。

3、比赛过程中,必须以篮球规则中运球规则进行绕杆“S”跑,不得遗漏任何一根标志杆,不得将标志杆碰倒在地,碰倒一根加时5秒(触碰但杆未倒地不加时),出现违例(如走步、两次球),每次违例在该队比赛时间上加时5秒(此过程中每名运动员只能进行一次持续的运球,每出现一次持球、两次等违例行为即都加时5秒,并且累计)。但出现持球跑者直接取消该队比赛资格。

4、前一棒队员必须两只脚都回到起点线后且持球在双手中,下一棒队员方可将球取下进行比赛,违者取消资格。

(五)引体向上团体赛

每队10名队员参赛(教工比赛为5),按学生10人(教工5人)总成绩,取前八名。总次数相等的队之间,则比较得分最高的运动员的成绩,如还相等,则比较次好队员的成绩,次数多的队列前。以此类推,直到决出名次。

比赛规则:

1、比赛时,队员顺序不限,但每名队员只能进行一次比赛。

2、起始姿势:两手正握单杠(掌心向前全握),双脚离地,身体静止,四肢自然伸直。

3、有效动作:保持整个身体自然下垂,双手将身体上拉,直到锁骨部位平行或超过单杠上沿的单个动作方为有效动作。每个单个动作之间必须有明显间隔。

4、裁判在队员每个有效动作后,即时报出相应成绩(个数),如果裁判认为动作不到位,可判此次动作无效,不计此次成绩(个数),比赛继续,裁判的判罚为最终判罚。

5、当队员在两个有效动作之间间隔的时间超过10秒,裁判有权判定该队员的比赛结束。无论该队员是否有动作的试图。

6、队员可以在其他队员的帮助下完成杠上起始动作的准备(在队友的帮助下双手握紧单杠并使身体静止悬垂)。

(六)背夹球跑

(每队8人,男女不限,赛程30米)

1、比赛形式

1)队伍构成:每队8人,自由组合为4组,每组2人背对背夹球行进。

2)赛道设置:赛道总长30米,两端设起点线(S)与折返线(Z),中点15米处设安全提示线。每组需从S出发,绕过Z标志桶后返回S,完成接力。总赛程:4组接力完成 30米×2(往返),累计总距离240米。

2、比赛规则

1)夹球要求:两人背对背夹住充气健身球(直径50cm),双臂交叉环抱于胸前,禁止用手、肘等部位触球。行进中若球落地,需原地夹好球后方可继续,违者每次加时5秒。

2)交接规则:

每组抵达起点线S后,下一组需在 1米×1米交接区 内夹球出发,提前出发者需返回重跑。交接时不得抛掷传递,必须由本组队员将球传递给下一组。

3)赛道纪律:不得干扰其他队伍,故意碰撞者取消比赛资格。必须绕过折返线Z的标志桶,未绕行或碰倒标志桶需返回重绕,违者加时10秒。

4)计时规则:以最后一名队员躯干越过起点线S为完成时间,按总用时(含加时)排名。若多队成绩相同,则加赛一轮15米往返赛。

3、犯规与判罚

1)犯规行为及判罚措施:用手扶球超过2秒加时5/次;未在交接区内完成接力  返回交接区重新出发;球未绕过折返标志返回重绕+加时10秒;恶意阻挡其他队伍,取消比赛资格。

4、器材规格:比赛用球:充气软式健身球(承重200kg,防爆设计)。标志桶:高60cm荧光锥形桶,内置配重底座。

5、安全措施:参赛者需穿运动鞋,禁止佩戴项链、手表等尖锐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