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程大学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红旗渠”专项实践团队开展探访红旗渠精神营地 体验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 2021-07-09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75日,安徽工程大学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红旗渠”专项实践团队在红旗渠精神营地内开展主题为“探访精神营地,体验劳动教育”的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亲身的农活体验、了解水到渠成营的未来发展规划格局。通过参观甲骨文化墙、太行体验馆等地,对红旗渠精神营地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和挖掘。

身体力行,以亲身的劳动实践深刻体会劳动精神

“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身气力百身汗”描述的是劳动人民辛勤耕作的身影,在红旗渠精神营地的精神传承馆旁,同样有这样一群劳动人民,顶着烈日、拉着铁犁、使出一身的力气,挥洒着汗水,和当地的农民一起翻土、除草、播撒着小麦种子。他们一边亲身体验着劳动,一边和农民们交流、学习。


交流中,红旗渠精神营地总规划师薛保红表示“在此播种小麦,取自一脉(麦)相承之意,这也是为什么在精神传承馆旁设计这篇麦田的原因,我们希望所有前来营地研学的团队都能够很好的继承这种精神,不只是红旗渠精神,中华民族的优秀民族精神尤其是红色精神,是能够也必须要被青年人继承的!”


水到渠成,构建以精神营地为核心产业格局助力乡村振兴

在红旗渠精神营地总规划师薛保红的带领和讲解下,实践团队来到正在建设中的水到渠成营,了解营地的建设规划和未来如何助力周边的乡村振兴。薛保红表示,一村、一山、一渠、一营是精神营地最显著的几大要素,未来,水到渠成营的建设规划以实践教育为核心,以红旗渠为原型设计一条新水渠,水渠的修建过程将可能由来自各地的研学团队参与完成,让大家尽可能真实的体验当初修建红旗渠的过程。同时,水渠的修建也将服务于营地外的种植园,产生实际使用价值。


据了解,营地与周边乡村将会寻求达成一种合作机制,将乡村的农作物产品直接引入营地食堂,减少中间商介转销过程,一方面满足营地的日常食品原材料的购买,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助力周边乡村振兴。

高校、营地双向交流互建机制,推进建设智慧营地

通过进一步的交流探访,我们了解到,目前营地内已设有安徽工程大学博士工作站和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以此来吸引更多人才立足本地选课题、做实践、做调研,通过他们卓有成效的科研来解决安阳的实际问题,倡导形成用社会资源办教育等典范,为新时代安阳市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思路、新办法。

在红旗渠精神营地内,随处可见的是由安徽工程大学设计的“甲骨文文化墙”,在融合甲骨文文化的基础上,合理结合营地内可利用空间资源进行布置,在十二剧场、誓师仪式营等多处场所均有普及,前来学习的研学团队均有机会在墙上留下自己的印记。团队成员李倩云由此感慨道:“甲骨文文化墙,用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将甲骨文文化宣传至营地内每个人身边,对于如何将此类文化宣传到更广泛的区域内,很有借鉴意义,我希望在此次实践活动中也能将我自己的痕迹留在营地。”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使团队成员对“红旗渠精神”有了更好的学习和把握,形成了一股有影响力的红旗渠劳动精神发扬团队,相信未来,他们一定会通过自己的力量,以微电影、故事集等文化产品或可持续学习宣传的模式,将红旗渠精神更好的展现在社会面前,吸引更多的青年人了解、学习红色文化,从而更好的传承红色精神。

             (文:梁康杰、孙霞;图:段文;审核:杨善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