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心简介

                                                                 安徽工程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中心简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安徽工程大学于2019年正式成立人文素质教育中心。 

       人文素质教育中心与人文学院合署办公,负责统筹全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中心主要任务是以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以校内外人文素质教育基地、高水平讲座和论坛、人文素质教育课题研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文化与艺术教育实践等为载体,使理工科学生兼具人文素质的底蕴,文科学生获得科学精神的熏陶,助力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中心目前有专兼职教师100余人,开设人文素质类课程35门,分为 “文学欣赏”“艺术鉴赏”“历史智慧”“社会发展”“管理技术”“法律素养”“心理健康”“交往能力”等8个模块;开设美育实践类课程35门;开设劳动教育类课程49门。中心通过合并课程、依托团队、兼顾学科、打造重点等方式优化课程结构,整合师资队伍;结合工程专业认证标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打造系统化、特色化的人文素质类精品课程群。

       中心下设办公室,负责发展规划、课程申报、学科竞赛、科学研究、语言文字、校“经典悦读班”管理等具体事宜;下设劳动教育教研室和美育教研室,承担劳育、美育相关课程申报与教学科研任务。

       中心以国家语言文字基地申报工作为契机,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开阔其视野、启发其思维,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近年,学生在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省大学生诗文朗诵比赛、原创文学新星大赛等人文素质类学科竞赛中成绩显著,获人文素质类B类竞赛二等奖以上奖项10余项(其中,2022年选送的3件作品分获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省赛一、二、三等奖,刷新了我校参加此项赛事的最好成绩)。中心举办的校“经典悦读”班的办班成果获得安徽省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二等奖,工作思路和显著成效也在国家级报刊《精神文明报》上登载。

       此外,中心以经典润乡土项目和社会服务项目为载体,充分发挥自身的语言文化优势,组织师生深入乡村与地方开展文化服务、干部培训、旅游培训等,积极探索与地方建立联动机制。2018年以来,负责知识产权网上培训班的推广和招生工作,截至目前共招收6000余名学生学习并取得知识产权网络培训证书;先后与顶峰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芜湖乐摘园、芜湖宜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芜湖市科技馆等共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设的课程《插花艺术》《人文科普共育时代新人》入选校首届劳动教育典型案例;中心教师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参与芜湖市湾沚镇龙尾张村、六郎镇小陶村、方村街道方家村、陶辛镇宣潭中心村、火龙街道代村,无为市湖陇社区陈村中心村、龙泉村徐老中心村等文化提升项目的主要策划工作,打造“网红”村,参与2023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会场、芜湖市农村党建馆、湾沚区红杨油菜花节、无为市乡村旅游培训班、南陵县镇村两级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等项目的主要策划和组织工作。


                                         (数据截至202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