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好“三首歌” 奏响经典阅读“协奏曲”

发布人:徐征  发布时间:2025-01-02   浏览次数:71

高校具有深厚的学术底蕴、浓郁的读书氛围,人才队伍和文化阵地优势明显,因而在推动经典阅读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人文学院(人文素质教育中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根据理工科学生及其学科专业的特点,唱好“三首歌”,奏响经典阅读“协奏曲”。

吟唱《忘情水》 打造经典阅读“沉浸”氛围

这杯“忘情水”对于阅读来说就是要求学生做到沉淀自我,心无旁骛,依托文本,回归经典。

人文学院举办的校“经典悦读”班目前已成功举办四期,培训学员320余人。目前,学院正在开展第五期“悦读班”的办班工作。据了解,“悦读”班招收对象主要是全校各学院大一的学生,就是希望同学们从刚入校就让热爱阅读、热爱经典的“因子”浸润学习和生活,内化为日常行为

人文学院一方面在新生迎新和入学教育中积极宣传展示经典名篇赏析、师生经典诵读成果,精心制定经典阅读推广周、推广月、推广年活动方案并常态化实施,推荐书籍覆盖政治、文化、历史、经济、艺术等各方面,突出思想政治、精神价值、审美情操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将经典阅读与推进校园文化紧密结合,拓展学习渠道,丰富学习形式,力争让各位同学在成长的路上获得全面发展。接下来,“悦读”班将灵活切换经典鉴赏、经典解析、经典演绎等推广模式,通过沉浸式阅读体验,带领新同学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去体验经典名著。

此外,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图书馆、现代技术中心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人文学院扎实推进立体化的素质教育,引领学生唱演经典、研究经典、运用经典,注重经典观影、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阵地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高唱《孤勇者》 发挥经典阅读“反哺”功能

追求经典阅读的最高境界,需要学生下大力气和苦功夫。他们作为攀登书山的“孤勇者”,不仅需要兴趣和热情,更需要专注与方法。

首先,人文学院要求“悦读”班学员将专业阅读和读书班阅读相结合。学院按照“文学欣赏、艺术鉴赏、历史智慧、社会发展”等学科模块为大家推荐遴选经典著作,尽量让同学们的阅读具有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员保持思维活跃,善于理性分析,通过各种细节、语言、格调去揣摩内容利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其次,人文学院要求“悦读”班学员把个人自学与团体学习相结合。书籍名单确定之后,具体阅读方式和活动形式由负责老师提前安排好,既可以采取分工、分组、分章阅读等形式,也可以以经典回味、美文共享、心得交流、诗文诵读等PPT展示的形式进行交流。学院要求学员保持自己对内容的独特认识,注重自我反思,从经典中汲取智慧,真正学会用批判、反思、创新的精神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人文学院持续推进经典“进课堂”。通过打造精品通识课程,切实发挥主渠道作用,将办班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反馈并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规范意识的培养。

传唱《走四方》 彰显经典阅读“外溢”效应

“走四方”指要求学员积极参与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发挥“悦读”班品牌的校外辐射功能。学生通过学习理解、领悟经典的内核,更重要的是要超脱阅读本身,激发独立思考,拓展视野格局,并将理论运用到实践

首先,人文学院要求“悦读班”学员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去增强学习的实效,提升综合素养。2023年,学院组织“悦读”班学员参加校“三全六专”征文大赛,3人获奖;2024年,在校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中,17位学员进入最终的决赛,其中4人获一等奖;此外,学院组织学员参加原创文学新星大赛、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等省级品牌赛事,以经典诵读和汉字书写为核心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其次,人文学院探索建立与地方的联动机制,推广经典阅读工作,提升社会影响力。学院充分发挥自身的语言文化优势,以经典润乡土项目为载体,组织师生深入乡村开展经典阅读、诵读展演等系列活动;服务乡村旅游培训、传统村落保护、文创产业开发等,助力乡村振兴。

最后,人文学院将经典阅读工作融入立德树人教育之中,加强科学研究。学院鼓励专职教师和中心管理人员将申报国家级语言文字基地工作与经典阅读课题研究相结合,从而形成校内外推广的成果。近年来,校“经典悦读”班的办班成果获得安徽省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二等奖,工作思路和显著成效也在国家级报刊《精神文明报》上刊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