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1
【暑期“三下乡”】千古伟人留丹心,功勋辉煌耀古今
发布人:水婷婷  发布时间:2024-08-02   动态浏览次数:10


为进一步让广大青年认识、了解、学习到安徽“纵有山水,横有人文”的悠久传承与古今前人的丰功伟绩,建筑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红色记忆守护团”于2024年8月1日前往了安徽名人馆深入学习。

进入场馆,大厅内的巨型浮雕墙映入眼帘,其中涵盖了安徽28位代表性的名人,可谓栩栩如生,入石三分——有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北宋天下第一清官包拯、明太祖朱元璋、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等。静静地看着这座浮雕,仿佛穿越时空长河与他们相视,和他们对话。

(图1 团队于浮雕墙前合影)

展厅整体以史为纲,以时为序。在《韩非子·五蠹》中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自有巢氏起,中华大地进入三皇时代。据传,有巢氏为三皇时代的五氏之一。有巢氏最大的功绩就是教会了人类“构木为巢”,开创了巢居文明,让人类和动物区别开来。有巢氏也由此被尊称为建筑业的鼻祖。

(图2 有巢氏雕塑)

沿着时空的桥梁向展厅深处走去,便可阅读到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刘安的《淮南子》,其涵盖了“说林、说山、人闲诸篇多纪古事”。原书内篇二十一卷,中篇八卷,外篇三十三卷,至今存世的只有内篇。现存的大部分神话故事和成语也主要靠这本书得以流传,书里还记载了完整的指导农业耕作时间的二十四节气,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图3 刘安《淮南子》)

在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流传一句俗语叫“无徽不成镇”。而胡适先生在回忆自己家乡时曾说,“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那这个地方就只是个村落。徽州人住进来了,他们就开始成立店铺,然后逐渐扩张,就把个小村落变成个小市镇了。”除此之外,还可以去感受徽州崇文重教“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社会风尚与徽商的“贾而好儒”。徽州人们积极兴办文化教育,形成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徽州文化。

继续往时光长河深处走去,会让人不禁感慨,安徽这一地域自古以来从不缺乏为民请命之人——在震惊中外的黄花岗起义中,宋玉林、石德宽、程良等志士以生命为代价,诠释了革命者的英勇与忠诚。他们的事迹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投身革命洪流,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而奋斗;作为安徽的杰出代表,陈独秀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始人之一,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致力于党的组织建设和理论探索,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展现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坚定的革命信念;而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面对敌人的重重包围和残酷镇压,安徽人民与红军将士并肩作战,英勇抗击,成功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围剿”……无数先辈在革命斗争中展现出的坚定信念、英勇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安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安徽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图4 群星闪耀之时)

通过此行,团队成员学习了安徽这片地域的厚重历史与安徽人民的伟大精神,表示要在安徽无数先辈引领下,明确自身历史使命,肩负起时代责任,努力奋斗,带着希望走向更远的未来。

(文字:石浩然;图片:李名;审核:张礼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