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暑期“三下乡”】明镜高悬断案准,廉明公正震乾坤
发布人:水婷婷  发布时间:2024-08-02   动态浏览次数:10


合肥的街头巷尾,世代相传着北宋名臣包拯的故事与传说,诉说着千古流芳的孝肃家风。为使团队及广大青年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廉政教育,安徽工程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红色记忆守护团”于2024年8月1日前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的包公园。

历经千年风霜的包公园,像是低头不语的老人。包公,这位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星辰,以他那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形象,深深刻画在华夏儿女的心中。他的故事,如同一曲悠扬的古乐,穿越时空的隧道,依旧震撼着每一个聆听者的心灵。

(图1 团队合影)

包拯,字希仁,世人尊称为“包公”,公元999年出生于安徽庐州即现在的合肥,1062年去世于河南开封,享年64岁,死后谥号“孝肃”。何谓“孝肃”?据介绍,公元1027年3月,29岁的包拯为照顾父母,辞官回家,侍奉双亲,这一辞就是十年。包拯辞官侍奉双亲的故事,更是让一代文豪欧阳修肃然起敬,赞美包拯“少有孝行,闻于乡里”,观至此,队员们无不心生敬仰。

 “青天有鉴,明镜高悬”,这八个字仿佛是为包公量身定制的。在他的世界里,没有权贵的欺压,没有金钱的腐蚀,只有公正与良知的光芒,照亮着前行的道路。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民之所向,吾之所往”。

包公园的西面是历史文化长廊,长廊里集瓯塑、碑刻、书画、刺绣、彩绘木雕等多种工艺为一体,也再现了包公真实的一生。

(图2 包公园文化长廊)

 “公正清廉”四字,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世间每一个角落,驱散黑暗与阴霾。它是社会正义的基石,是民族精神的脊梁,更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崇高的追求。在文学的殿堂里,包公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色彩与灵魂。他不仅是正义的化身,更是智慧的象征。他的断案如神,总能拨开迷雾,让真相大白于天下;他的廉洁奉公,如同清风拂面,让人心生敬仰……在各类文学作品中,包公的形象被描绘得栩栩如生,或怒目圆睁,对奸佞之徒毫不留情;或眉头紧锁,为百姓疾苦而忧心忡忡。他的每一次断案,都是一次对正义的坚守;他的每一句言辞,都饱含着对人民的深情厚谊。

(图3 包拯断案泥塑)

向深处走去,映入团队眼帘的是高高耸立的清风阁。清风阁是为纪念包拯诞辰一千周年所建,且为包公园重要组成部分,以真实历史和不同表现手法,讲述了包公侍亲以孝、莅政以勤、修身以清、立朝以正,即孝亲、勤政、清廉、刚正的传奇一生。清风阁为名,寓意着清风徐来,心旷神怡。

除欣赏美景外,清风阁亦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见证了包公园的历史变迁和城市发展的足迹,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在清风阁内,队员们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氛围和文化底蕴,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繁华而又充满故事的年代。感受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处。

(图4 清风阁)

在包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那是一种超越个人利益,为了大局和公平而奋斗的崇高精神。他的故事,被世代传颂,不仅仅因为他的卓越成就,更因为他那颗永远向着光明和正义的心。包公精神如同涓涓细流,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土壤,让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始终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坚持正义,追求真理。它教会广大青年群众,无论面对何种诱惑和压力,都要坚守内心的信念,做一个有道德、有良知、有担当的人。

在未来的日子里,愿广大有志青年都能以包公为榜样,不断锤炼自己的品格,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实现社会的公正与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字:石浩然;图片:吴梦媛;审核:张礼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