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淮河之滨。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行走的课程思政”公益团队与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仁心医者”志愿服务团循着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考察安徽的足迹,于7月4日-6日赴阜阳市阜南县联合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纺织专业教师党支部骨干教师魏安方的带领下,两校学子通过非遗手创制作、急救知识科普、红色精神研学等系列行动,以汗水浇灌实践土壤,用专业知识服务群众,在王家坝这片承载厚重精神的热土上,用实践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匠心传承:艾草飘香中的文化与健康
在阜南王家坝红亮产业投资公司,一场融合传统与实用的活动正热烈展开。“行走的课程思政”公益团队成员带领公司员工制作艾草养生锤,将传统艾草文化与现代养生理念相结合,缕缕清香中传递着对劳动者健康的关怀。“艾草锤制作需经过揉草、包布、缠线等工序,既传承非遗技艺,又可缓解肌肉疲劳。”团队成员、纺织专业学生张咏介绍。同时,成员们示范艾草锤在肩颈按摩中的应用。公司员工们感慨:“既学了手艺,又懂了健康,这样的活动实在!”

生命守护:以急救科普筑牢安全防线
与此同时,针对基层急救能力薄弱现状,“仁心医者”志愿服务团成员则以专业严谨的态度,围绕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关键技能展开生动科普宣讲,并指导村民操作AED设备,手把手教学,将守护生命的“黄金法则”植入每位参与者的心田。这场由工、医、文三大学科青年协同开展的“非遗手作+健康科普”特色活动,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文化传承到健康守护,青年们正用所学所长精准回应着基层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真切期盼。

精神溯源:沿着总书记足迹感悟初心
团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路,走进王家坝抗洪纪念馆与王家坝闸。馆内,一幅幅震撼人心的历史图片、一件件浸润水痕的实物展品,无声诉说着蒙洼人民16次“舍小家、顾大家”的壮阔史诗。“2020年洪水来袭时,村民连夜转移,却把粮仓腾空装沙袋固堤。”讲解员动情讲述“舍小家为大家”的王家坝精神。站在雄伟的王家坝闸上,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将这种伟大的王家坝精神融入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勇担时代使命。

多维融合:打造“大思政课”新范式
此次活动是两校深化“大思政课”建设的创新实践。安徽工程大学将非遗手作融入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皖南医学院依托“杏林小课堂”品牌推动医学普及。青年学子们身体力行,将“行走的课程思政”开在乡村振兴一线、开在精神高地之上,让宏大的家国情怀在具体而微的奉献中变得可知可感。团队指导老师魏安方表示:“我们紧扣思想引领、非遗传承和科普赋能,引导学生在田间地头读懂中国之治,将最鲜活、最有力的“大思政课”呈现在祖国大地。”

从艾草飘香的车间到波涛汹涌的闸口,从急救培训的现场到精神传承的展馆,这场跨越工、医、文的协同实践活动,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创新动能,更彰显了青年一代在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中的担当作为。未来,他们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实现乡村振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文:孙妍妍、高俊、张咏;图:周敏、沈翠;编辑:孙妍妍;预审:梁雪松;审核:李长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