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满收官!安徽工程大学“行走的课程思政”实践团赴井冈山开展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

发布者:孙妍妍发布时间:2025-09-01浏览次数:10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由安徽工程大学团委指导,纺织服装学院教师孙妍妍、石健带队的“行走的课程思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于2025年8月赴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团队以《“数字小红军”IP赋能红色文化青年化传播的实践研究》为课题,聚焦“红色文化青年化传播”,围绕深挖元素“点”、塑造形象“线”、设计图案“面”和开发产品“体”,探索让革命历史“活”起来、让红色精神“潮”起来的新路径。

“听”—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

听宣讲,学理论。团队成员集中参加“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专题讲座,重走革命路,深刻感悟井冈山精神,让艰苦奋斗、勇于胜利的信念照亮新时代征程,激励大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革命后代话初心·家风传承”访谈教学中,聆听革命后代讲述优良家风;在“国防教育·卫国戍边”宣讲中,进一步增强“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的责任意识。听红歌,学红歌,唱红歌。“红米饭那个南瓜汤”,从红歌教学到老乡家中饭前一支歌,成员们在红色旋律中聆听历史回响,与革命岁月对话,传承红色精神,点燃心中不灭的理想和信念。

“观”—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

循革命足迹,悟精神谱系。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统一安排下,团队成员集体参观八角楼,于枫石旁回顾毛泽东撰写《井冈山的斗争》和《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历史场景,体悟“实事求是闯新路”的智慧勇气;在大井朱毛旧居,聆听毛泽东在读书石旁勤学不辍的事迹,领会“坚持学习勇探索”的深刻意义;在小井红军医院,感怀张子清烈士以生命传递食盐的壮举,理解“艰苦奋斗攻难关”的意志力量;在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向死而生的伟大牺牲,深切感受“坚定执着追理想”的信仰之光。

“行”—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

勇于行动,敢于尝试,实践出真知。团队成员“重走”挑粮小路,亲身体验革命岁月中物资运输的艰难,进一步筑牢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在黄洋界,深入了解以少胜多的黄洋界保卫战传奇,深刻认识到“依靠人民求胜利”是党的力量之源;赴茅坪镇神山村调研,实地感受村庄良好的生态资源和红色文化底蕴,真切体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伟力。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成员们攀登南山公园,跨越层层阶梯抵达火炬广场,重温“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感知井冈山精神如星火燎原,引领中国革命开辟新天地。

“践”—用实践筑牢青春信仰

以行践学,以劳铸魂。在基地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团队成员通过“三湾改编”情景模拟,深刻体悟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在学习编红军草鞋的过程中,亲身感受红军战士艰苦朴素、乐观向上的革命作风;进入坝上村,分组协作、自做“红军餐”,体验革命年代饮食之简与情谊之真。实践团赴开展“集章打卡”活动,还与东北农业大学、暨南大学、宁波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共同开展“五谷杂粮画”校际交流,从文化讲解到实物创作,协助各高校师生以红米等材料再现井冈山故事,使寻常粮食成为传承红色精神的新载体。

“诵”—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以声传情,以诵聚力。实践团以《经纬井冈·织梦中国》为主题,将专业特色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开展创新朗诵实践活动,用青春之声传递信仰力量,以专业之笔绘就时代新卷。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南山火炬广场、神山村等十余处红色地标,团队成员分组朗诵,以“经纬”为梭、以“脚步”为尺,巧妙融入“丝、线、布、绣”等学科元素,既彰显学院专业特色,又体现青年学子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责任担当。朗诵活动通过实地浸润、情感共鸣与学科表达,实现红色基因、专业教育、价值引领与实践育人的有机统一。

“设”—用创意传承红色基因

以创促学,以新承韵。实践团紧扣“红色文化青年化传播”主题,系统开展从元素提炼到形象塑造、从图案设计到文创开发的创新实践。成员们系统梳理井冈山标志性元素,构建原创素材库与文化基石。立足核心符号,设计出阳光、坚毅、可爱的“数字小红军”形象,并借助动态表情和个性设定,赋予其历史厚重与现代活力。通过创意整合IP与元素,开发系列文创图案,推动设计落地转化:一方面推出微信动态表情包,拓宽数字传播渠道;另一方面开发文创帆布袋、文具、手机壳等实用产品,让红色文化融入日常、走进生活。

“悟”—用思考感悟真理力量

深学细悟,实干为民。团队成员围绕《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一、第二卷开展专题学习研讨,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增强历史使命感与奋斗热情。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聆听百姓心声,体察民情民意,团队成员走进村民家中,开展民情访谈,积累实践素材,提升调研深度。截至目前,团队累计撰写学习笔记36篇、实践日记84篇、感悟心得102篇,在革命沃土上修好“青年心学”,深刻认识到坚定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今后,实践团将立足现有成果,构建“线上+线下”、“虚拟+现实”、“艺术+科技”多维融合的红色文化传播新生态,推动“数字小红军”IP成长为有故事、有温度、有科技、有足迹的文化符号,持续探索创新性强、实效性好的红色文化传承路径,让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文:石健、高俊、万希雨;图:孙继海、吴仲兴、余子瑶;编辑:孙妍妍;预审:梁雪松;审核:李长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