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课程思政”公益团队开展“蚕墨生花 绘彩生活”主题科普活动

发布者:孙妍妍发布时间:2025-05-15浏览次数:10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蚕桑文化,激发孩子们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5月14日,在储长流、李敏、孙妍妍三位老师的带领下,纺织服装学院“行走的课程思政”公益团队前往芜湖市芳菲幼儿园,开展“蚕墨生花 绘彩生活”主题科普实践活动。带萌娃探秘蚕桑文化,拓印自然纹理,捏塑黏土蚕宝,玩转创意茧绘,用艺术赋能科普实践,在童趣中种下文化传承的种子。

蚕生智趣——探秘生命科学,传承千年文化

活动伊始,服设221班梅岚同学以“好饿的小小——蚕宝宝的一生”为主题,为同学们揭开蚕桑生物学的神秘面纱。通过生动的图文讲解和显微观察,详细介绍了蚕从卵、幼虫、蛹到成蛾的完整生命周期,并深入剖析蚕丝形成的科学原理及其在纺织中的应用价值。志愿者们还将煮茧的烧杯、木制织布机搬进现场,完整再现从蚕茧到布匹的传统纺织场景,带领孩子们沉浸式体验煮茧、理绪、抽丝、编织等传统纺织工艺流程,真切感受传统手工艺的精妙与匠心。

茧绘创意——艺术赋能自然,巧手绘就匠心

“茧艺万象”实践环节,学生志愿者们精心准备了树叶、天然蚕茧、环保颜料与手工工具,引导小朋友们将科学认知转化为艺术创作。孩子们先用拓印技法将树叶的纹理留在画纸上,形成天然底纹;接着用彩色黏土捏出憨态可掬的蚕宝宝,并用蚕茧为它们搭建“茧屋家园”。“我的蚕宝宝住在星空茧房里!”“我给它设计了带滑梯的树叶城堡!”创作现场充满童趣与创意。小朋友们以茧为“画布”,通过绘画、拼贴等手法,将素白的蚕茧变为栩栩如生的花卉、卡通形象或抽象图案。 最终,60余件作品在“蚕宝星球”主题展区陈列,形成一片充满想象力的艺术森林。

蚕桑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次科普活动引导小朋友们观察蚕的成长奥秘,用细腻手作记录蜕变之美,体悟“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意蕴。活动融合生物科普、非遗传承与创意美学为一体,给小朋友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文化教育和科普教育课。

(文/图:孙妍妍、沈翠、梅岚;编辑:孙妍妍;预审:梁雪松;审核:李长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