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教学骨干专访】汪晓宇:化感念师恩为守护学子

本网讯 汪晓宇,我校人文学院法学系教师,法学硕士,副教授,主讲《刑法》《刑事诉讼法》等课程。1994年来我校工作以来,潜心育人,获安徽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三等奖,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首届微课比赛二等奖、“课程思政”说课比赛三等奖等奖项;荣获校“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我心中的好老师”等荣誉称号。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学生记者第一次见到汪晓宇老师是初春的夜晚,刚刚上完课的他看起来有些许疲惫。当谈及他选择教师这个行业的初衷时,汪晓宇的疲乏瞬间一扫而空,笑着说:“我想起了一句话‘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感谢那些给予我无私爱的各位恩师们。”

汪晓宇在高二文科班上遇到了一位姓殷的语文老师,那时殷老师的孩子很小,非常辛苦,但是她没有因此而松懈,相反十分努力,这些让汪晓宇看在眼里,默默下定决心要成为像殷老师那样的人。后来,汪晓宇在南京师范大学读研,他的导师谢世诚自身的教学科研工作都很忙,但是总是一丝不苟地指导着汪晓宇,从论文选题到论文结构和撰写。汪晓宇满怀感激地说:“当时我是在职读研,为了不影响我工作,所以谢老师总是牺牲休息时间来指导我。”期间,汪晓宇只要去南京,谢老师就会邀请他去家里做客,师母早早准备好一桌可口的饭菜留他吃饭,一口热乎的家常饭让汪晓宇在南京这座陌生的城市有了“家”的温暖。

在汪晓宇心里,他们既是恩师也是家人,学习上对他严格要求,生活上对他温暖关心。带着这份温暖与感动汪晓宇走上了三尺讲台,一站就是27年。

“老师的一个小举动,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

在每年的学生评教中,汪老师的课得分都很高,近三年来排名始终位居学院前三。法学192班杨丹表示班上同学都很喜欢上汪老师的课:“课堂上的他总是饱含激情、神采奕奕,在《刑法》《刑事诉讼法》等课程的课堂上,汪老师将最新的立法动态、司法实践、热点案例生动地呈现出来,深入浅出地把法理讲解得十分透彻。”

当问及他为什么能数十年如一日地上好每一堂课时,他笑着说:“教育是艺术,有灌输,有点燃,更有对人性善的共同守望。当我走向讲台,我才真正明白‘老师’两个字承载的责任与担当,老师的一个小小举动,就有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我愿意用行动来诠释自己的初心。”行政管理(专升本)17级的陈同学曾经给汪老师发了一封感谢信,她在信中回忆了上汪老师《宪法与行政法》课堂的情景,感谢汪老师在她心中种下了“一颗法学的种子”,让她对法学产生了极大兴趣,跨专业报考了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汪晓宇除了在专业教学中孜孜不倦之外,还十分关注学生的第二课堂,多次带领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未来律师辩论赛等活动,并获得诸多荣誉。他认为,大学四年是人生中最难忘、最关键的四年,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在学好专业课的基础上,提升实践能力,而学科竞赛就是最好的平台。2020年寒假,法学191班许景在参加校第十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时遇到了挫折,汪老师不厌其烦地打电话开解、指导许景团队。

“我要努力从‘经师’成长为‘人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汪晓宇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一直在努力让自己从“经师”成长为“人师”,他在课堂上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做好大学生思想引领。

汪晓宇主讲的法学专业课程是《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在这些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他不仅从专业的角度将基本理论讲透,更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课程讲授全过程,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我国的法律是如何实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他让课程思政融于“法理”之中,做到“知行合一”,培养具有扎实的法学理论、熟练的职业技能、合理的知识结构、公正的道德品质、法律精神至上的高素质应用型法律人才。

近5年来,他主讲的《刑法》《刑事诉讼法》获得校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刑事诉讼法》被认定为省级“优秀线上教学课堂”,《刑法》获得省级“双基”示范课程及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建设,主持省级教研项目“《刑法学》课程思政研究”,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发表教研论文《司法考试背景下地方高校刑法学教学改革探析》等。

师恩传递,在三尺讲台上指引无数学子人生方向,在法学建设道路上留下足迹。27年来,汪老师的教学生涯还在继续,他仍将用一腔热忱和辛勤汗水,潜心治学,教书育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去培养一批又一批法学人才。

(文:查桂义、夏辉;图:查桂义;审核:周晓宏、孙浩然;编辑:郑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