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 学院 金融 专业(代码: 025100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简介
金融以其杠杆化的功能推动实体经济的结构性调整、重组和成长,在国际经济舞台上,金融成为大国经济博弈的重要平台。此外,随着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及发展,金融结构市场化、资产证券化、金融机构多元化、金融体系国际化已成为趋势,金融风险管理、金融科技与金融大数据已成为当前主要的研究方向。因此加快培养现代金融人才具有战略意义。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金融学理论基础,良好的职业道德,富有创新精神和进取品格,较强的从事金融实际工作能力的金融分析师、风险(财富)管理师、产品设计师、金融企业领导者等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人才。
三、主要研究方向
1.金融风险管理
2.金融科技
3.金融大数据
四、学制、学习年限及毕业学分
采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校学习研究的累计时间一般应不少于6个月,学位论文工作时间至少1年(从开题时间起),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程学习,但未完成学位论文者,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累计延长学习年限一般不得超过1年。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42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17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6学分,专业实习4学分。
五、课程体系、必修环节及学分要求
安徽工程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必修环节、实践环节设置表
必修≥12学分
课程性质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 | 学时/学分 | 备注 |
学 位 课 程 | 公共学位课 | 000000110 | 科技英语阅读 | 1 | 30/1.5 | |
000000111 | 实用英语写作 | 1 | 30/1.5 |
00000010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1 | 36/2 |
000000104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2 | 18/1 | MPA不选 |
专业学位课 | 025100201 | 金融理论与政策 | 1 | 54/3 | 至少选4门 |
025100202 | 财务报表分析 | 1 | 54/3 |
025100203 | 衍生金融工具 | 2 | 54/3 |
025100204 | 投资学 | 2 | 54/3 |
025100205 |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 2 | 54/3 |
非 学 位 课 程 | 公共选修课 | 000000402 | 知识产权 | 2 | 20/1 | 所有专业必选 |
专业选修课 | 025100301 | 金融专业英语 | 2 | 18/1 | 分专业必选 |
025100302 | 固定收益证券 | 2 | 36/2 | 选修≥16学分 按本一级学科设置,选修最低学分按照总学分折算。 |
025100303 | 金融大数据分析 | 2 | 36/2 |
025100304 | 金融科技及金融监管 | 2 | 36/2 |
025100305 | 金融风险管理 | 2 | 36/2 |
025100306 | 金融统计学 | 2 | 36/2 |
025100307 | 企业并购与重组案例分析 | 3 | 18/1 |
025100308 | 金融模型数值分析 | 3 | 36/2 |
025100310 | 信用衍生品及定价 | 3 | 36/2 |
025100311 | 互联网金融 | 3 | 36/2 |
025100312 | 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 3 | 36/2 |
025100313 | 外汇风险管理 | 3 | 18/1 |
025100314 | 私募股权投资 | 3 | 18/1 |
025100315 | 机器学习与智能金融 | 3 | 36/2 |
025100316 | 区块链与数字货币 | 3 | 36/2 |
025100317 | 财经前沿专题 | 3 | 18/1 |
补修课程 | | 会计学原理 | 1 | 36/0 | 由导师指定同等学力、跨学科专业学生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
| 经济学原理 | 1 | 36/0 |
课程考核要求:学位课考试;非学位课考试或考查 |
必修环节 | 200000102 | 学术活动 | | 1 | |
200000103 | 论文开题及文献阅读综述 | | 0 |
200000104 | 论文中期检查 | | 0 |
200000106 | 社会责任 | | 3 |
实践环节 | 专业实习 | 4 | 按照指导意见 |
|
|
|
|
|
|
|
|
六、必修环节
1.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文献阅读综述,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不计学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及文献阅读综述和中期检查的具体要求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2.学术活动1学分。
3.社会责任学分参照《安徽工程大学大学生社会责任学分认定标准》执行,每学年1学分。
七、实践环节
在金融机构或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金融工作岗位专业实践不少于3个月。
八、科研与学位论文
研究生通过全部学位课程考试,修满规定学分后,方能正式进入论文撰写阶段。研究生应结合前期社会实践,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并在导师指导下由本人独立完成。
1.双导师负责制。聘请金融企业与行业组织或监管部门中具有实践经验和高级职称的人员指导实践并联合指导学位论文。
2.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要求。学位论文要与金融实践紧密结合。学位论文选题须与研究生本人的专业领域有关。选题要求与金融实践紧密结合,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创新性和工作量。研究生选题工作应在专业所在系公开进行,在第2学期内完成,根据导师组的意见进行修改,开题报告通过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期,未通过者按同样程序重新开题。具体要求详见《安徽工程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规定》。
3.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由学院负责,专业所在系组成检查小组对研究生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的问题、与预期目标的差距等进行中期检查考核。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或要求。
4.论文内容和形式。论文内容应着眼于实际问题,论文形式提倡案例分析、产品设计与金融实践问题解决方案、调研报告或基于实际问题分析的政策建议报告等。
5.论文要求。论文评价时应重点考察论文的科学性、实用性。考察论文的研究背景、基本论点、研究方法(方案)、论文结论和建议的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考察作者综合运用金融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思路和新见解;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同时,论文应具有较好的社会评价(已在公开刊物发表、获奖、获得专利、通过鉴定,或者论文中的相关结论建议已应用于工作实际等)。
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的各项环节,导师同意后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九、培养方式与方法
1.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与实际能力训练相结合;课程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基础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相结合;校内导师与校外实践型导师相结合(双导师制)。
2.考评方式要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包括考试、平时作业、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撰写专题报告等。
3.加强实践环节培养。
4.注重职业道德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