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暑期“三下乡”】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数理与金融学院青年实践团赴新疆开展感悟军垦精神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
2025-07-28
发布人:
程安琪
浏览量:
10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十四师四十七团9名老战士的重要回信精神,深刻领悟军垦精神,7月25日至27日,2025年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卫国戍边兵团行”兵团专项活动入选团队“胡杨铸魂”青年实践团前往新疆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四十七团老兵镇、墨玉县开展实践调研活动,深入了解兵团故事,学习老兵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沙海丰碑:永不褪色的老兵精神

团队成员前往参观第四十七团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馆,纪念馆以屯垦戍边和民族团结为主题,通过“挺进新疆,解放和田”、“屯垦戍边”、“扎根大漠”、“深化改革”等展区系统展现十五团官兵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进军和田的历史。一张发黄的信纸上是王震将军的手书:“十五团驻和田万不能调。”老兵们听从党中央指示,就地转业、铸剑为犁、屯垦戍边,将生命“种”在这片沙海中。统计232班郎书言表示:“老兵们‘放下枪杆拿锄头,脱下军装种良田’的故事让人为之触动,新疆的今天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要倍加珍惜!”


石榴同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实践团队走进墨玉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览馆参观学习,场馆通过丰富的实物展陈、多媒体互动体验等方式,全方位展现中华文化共同性和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从墨玉县的发展历程中,感受经济发展、村容村貌、乡村振兴、助农富民等方面的变化,展现了各族人民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壮丽画卷。四十七团老兵镇的布局则具有“点多面广、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团队成员实地感悟“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统计241班王颖轩表示:“老一辈兵团人像大漠胡杨一样把根深深地扎在这里,我们要继承他们的优良传统,以沙海老兵为榜样,为新疆建设、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薪火相传:对话建设者,汲取奋进力量

军垦精神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期屯垦戍边实践中形成的特有军事精神,其核心内涵包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无私奉献和开拓进取。边疆地区从荒滩戈壁转变为现代农垦体系,离不开一代代人的努力。团队成员与边疆建设的亲历者与传承者对话,四十七团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馆讲解员努比廷·麦麦提尼亚孜表示:“我的父亲母亲也是兵团人,我从小就想要留在兵团,建设兵团。每次讲述老兵故事时,看到参观的人们一次次被老兵精神打动,也让我更加坚定,要成为老兵精神薪火相传的守护者,向更多人讲述老兵们的故事!”曾任四十七团农业技术副连长的梁金花,父亲梁春保曾经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进军和田。她说父亲一直教导子女:“宁愿自己吃亏,不占国家便宜”,父亲的教导梁金花始终铭记于心,她不仅以此律己,更将其化作教育子女最朴素的箴言,让这份克己奉公、公字当先的精神血脉不断传承。


“胡杨铸魂”青年实践团将不断增强“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传承老兵精神,以增强文化认同为目标开展文化润疆系列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生扎根新疆、热爱新疆、屯垦戍边,不断以实际行动促进各族人民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文:徐雯婷、邓玉良图:俞国庆;编辑:张犇预审:程安琪审核:彭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