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大学数学课程内容。在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同时,持续更新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以适应新时代教学需求,支部党员以主编身份编写《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材、参编《线性代数》教材。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开展“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等系列主题党日活动;成立大学数学课程思政建设团队,各位党员按照课程团队,明确分工,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数学文化和数学家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强化课程育人功能,形成课程思政案例库并制作程统一PPT服务课堂教学需要。近两年,获批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课程思政建设团队1个、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5项,获批省一流课程1门,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立足课堂教学,推进教学方法创新。以政治理论学习为抓手,通过集中学习、专家宣讲、心得分享、集体观摩研讨等多种学习形式,提升教师政治理论水平。通过青蓝结对、助教助课、听课评课、教学沙龙等方式,一对一、多对一地对青年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指导和帮助,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支部党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推动“互联网+课程思政”融合发展,构建线上线下的全过程教育教学模式,增强课程思政的实效性。获评安徽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2个。
深挖育人资源,打造文化交流平台。积极参与大学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谋划举办数学文化展,邀请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多名大咖讲述大学数学的学习与探索,激发学习兴趣;借助“圆桌漫谈”“理说论坛”平台,邀请校内师生分享数学类学科竞赛的参赛经验,激发学习乐趣;以数学文化素养讲坛、博士论坛为平台,邀请专家学者、青年博士围绕学科热点分享科研动态,激发学术志趣。设置教学班学习群,满足学生实时解惑需求;定期组织专题研讨,通过互动参与形式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服务学生个性化人才培养。
坚持以赛代练促创,强化学习思维提升。支部以各类数学类学科竞赛为抓手,成立导师团队,把数学方法、数学价值融入学科竞赛、数学游戏与创新实践,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以魔方、数独、华容道等趣味游戏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思考和欢笑中感受数学魅力。通过三行“情”“数”、“数”符复刻等文体活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数学,跃享运动乐趣。组织校大学生数学竞赛,开展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题辅导。以数学建模协会为抓手,组建“数”智优“理”训练营,通过专题培训、模拟竞赛等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组织举办芜湖高校数学建模联赛、“数学建模”之声等活动,指导学生积极参加“高教社杯”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数学建模竞赛,引导参赛学生运用数学模型、算法设计等高级工具解决实际或模拟情境中的复杂问题,2023、2024年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17项,二等奖40项,三等奖76项。
支部围绕学院中心工作,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学科发展的内在联系,探索两者的有机结合和共同提升,为学院学科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创新活动设计载体。开展“党员进宿舍开展理论宣讲” “我为系统科学谋发展”“我为学院发展献良策”等活动,从价值观、专业性等方面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
服务教师能力提升。结合青年博士的学科方向,凝练形成科研团队2个,安排负责人统筹组织好团队研讨交流活动,通过常态化的交流服务教师科研小团队组建设,鼓励支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邀请学科专家开展专题报告15场次、指导国家基金项目申报3次,服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教师纵向到账经费270万元,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近两年与企业达成横向合作8项。
支撑学院事业发展。支部党员承担学院博士点申报工作主体任务,有力促进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主动承担第八届中国系统科学大会等3场学术会议的组织工作,有效提升了学科和学院的影响力。支部的工作带动学院教学和科研水平整体提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培养了良好的科研道德和风气,为学院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瞄准师生与社会需求,拓展为民服务新模式
支部不断强化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和本色,持续开展以“立足本职、服务师生、奉献社会”为主题的“一七〇五”一起领悟党建特色品牌建设,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师生形成勇于奉献、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扎实党建品牌建设。支部以1705办公室为总基地,围绕“三全六专”实践育人,积极打造“一七〇五”一起领悟数学文化导航团育人品牌。自品牌凝练以来,以重难点专题、习题课为切入点,拍摄教学视频200余条,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制作完成网络教学资源库;组织数学文化宣传活动3场,举办数学水平测试1场,开展定点答疑100余小时。目前正在积极组织打造线上辅导答疑平台。“一七〇五”数学文化导航团获评校2024年度教职工十佳志愿服务团队。
深化结对共建工作。支部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先后与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生党支部、六郎镇政和村党委开展党建共建,通过共上一堂微党课、“党建引领、数智助农”专题调研、反诈宣传等活动,在实践中深化了对社情、省情的认识,在奉献社会中共同成长。
着力服务社会需求。奉献社会已成为支部党员的品格。支部党员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扎实开展考研数学知识点研究,并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考研答疑,服务学生需要。支部党员利用课余时间,针对性开展高考志愿填报研究,积极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便利,近年来,义务为百余名高考生开展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
数学教学中心教师党支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继续锚定“七个有力”建设要求,以“样板”标准持续自我革新,深化“1231”党建工作体系建设,推动人才培养与党的建设同频共振,让“一个支部一盏灯,一个党员一面旗”的示范效应在新的征程上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文:严志丹 图:梁勇、数学教学中心教师党支部 编辑:郭亚勤 预审:吴小太 审核:彭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