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法学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强化社会责任感与法治使命感,法学专业学生党支部30余名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深入法院、检察院、社区基层一线,通过实习调研、普法宣传、文化浸润等形式,上好“行走的法治思政课”。
红色法治溯源:叩问法治初心
为拓宽法治文化视野,法学233班袁欣然同学赴南京博物院开展“法治与文明”主题研学。在“镇馆之宝”展厅,学生驻足于《唐律疏议》古籍、明代“法帖”石刻前,探讨法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最终凝练成实践队的共识:以红色法治根脉铸魂,以基层创新实践赋能,方能织就更牢固、更温暖的平安之网。

基层司法实践:在实景中锤炼本领
法学231班王陈奕、法学244班王艺涵、法学244班姜天悦等8名同学进入人民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开展实习活动。通过深入立案庭、审判庭等业务部门,协助法官整理卷宗、核对证据材料、参与庭审准备工作,近距离观摩民事、刑事等案件庭审全过程。在真实的司法场景中,同学们不仅熟悉了案件从立案到审理的完整流程,更深刻体会到司法工作对程序正义的严格坚守——每一份卷宗的规范整理、每一次庭审的严谨记录,都承载着法律人对公平正义的追求。通过实习,大家将课堂上的法律条文转化为具象的司法实践,切实感受到法律在解决纠纷、维护权益中的实际效能。


反诈宣传行动:法治阳光照民心
法学232班刘梓涵作为丁集矿反诈宣传小组成员,7月24日在丁集矿食堂开展“反诈护航,法治同行”主题宣传活动。悬挂“反诈是门必修课,筑牢防线守好责”等宣传横幅,向矿区职工发放反诈手册,结合近期高发的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等案例,用通俗语言讲解诈骗手段与防范要点,提醒大家守住“不轻信、不透露、不点击”的底线。在与职工的互动中,不仅将法律知识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防骗指南”,更切身体会到法律工作者服务社会、守护民生的使命——法治不仅存在于法庭之上,更要融入基层、扎根群众。


法学专业学生党支部学生以“实践”为纽带,将司法认知、执法规范、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有机融合。通过实践活动,既夯实了专业基础,又深化了对“法治为民”理念的理解。
(文:傅姚;图:法学专业学生党支部;编辑:李娜;预审:余本祺;审核: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