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2022“河北建设杯”建筑工程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发布人:俞云  发布时间:2022-03-08   动态浏览次数:920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重要回信精神,加快培育创新创业人才,落实我校第八届安徽工程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备战工作安排,经研究决定举办2022“河北建设杯”建筑工程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和报名要求

1.全体在读本科生、研究生和毕业5年以内的学生(即2017年之后的毕业生)。

2.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专业、院校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原则上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二、参赛项目类型和要求

(一)参赛项目类型

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2.“互联网+”制造业,包括先进制造、智能硬件、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

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下一代通讯技术、区块链等;

4.“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旅游休闲、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动漫娱乐、体育竞技等;

5.“互联网+”社会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财经法务、房产家居、高效物流、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

参赛项目不只限于“互联网+”项目,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根据行业背景选择相应类型;鼓励学生跨学院、跨专业组队参赛;鼓励理工类、经管类、法学类、艺术类等老师进行联合指导;鼓励毕业五年内校友、本科生与硕士生联合组队参赛。

(二)参赛要求

1.2020级、2021级各班级学生需全员参与项目,每个班级不少于3件作品,2019级每个班级不少于2件作品,2018级建筑学每班级不少于2件作品,2018级毕业班可自愿参与,具体不做要求。

2.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3.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须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等;已在主管部门完成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须提交营业执照、登记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相关证件的扫描件、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等。参赛项目可提供当前真实财务数据、已获投资情况、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在大赛通知发布前,已获投资1000万元及以上或在2020年及之前任意一个年度的收入达到1000万元及以上的参赛项目,在决赛时须提供投资协议、投资款证明等佐证材料。

4.参赛项目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须尊重中国文化,符合公序良俗。

5.参赛人员(不含师生共创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年龄不超过35岁(198731日之后出生)。

三、参赛组别和对象

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已获投资情况和项目特点,分为本科生创意组、研究生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师生共创组。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一)本科生创意组

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国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团队负责人及成员须均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或专科生。

2.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二)研究生创意组

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国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团队负责人和团队成员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本专科生。

2.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三)初创组

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93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申报人须为初创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学生(2017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人代表在国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2.初创组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3.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含基于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可以参加初创组,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股权与学生所持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1%(学生团队所持股权比例不得低于26%)。

(四)成长组

参赛项目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3年以上(201931日前注册);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93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含2轮次),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7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人代表在国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2.成长组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3.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含基于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可以参加成长组,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股权与学生所持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1%(学生团队所持股权比例不得低于26%)。

鼓励有家族企业的毕业五年内校友、本科生与硕士生积极拓展参赛项目。

(五)师生共创组

基于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或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创业且教师所占权重比例大于学生(如已注册成立公司,教师持股比例大于学生)的项目参加师生共创组进行比赛。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项目如已注册成立公司,公司注册年限不得超过5年(201731日后注册),师生均可为公司法人代表。企业法人代表在国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股权结构中,师生股权合并计算不低于51%,且学生参赛成员合计股份不低于10%

2.参赛申报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7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

3.参赛项目中的教师须为高校在编教师

以创新创业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跨校组队的成绩列入团队负责人所在学校)。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原则上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

  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参赛项目类型和要求

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符合大赛参赛要求的,课自主选择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或其他赛道比赛(只能选择参加一个赛道)。

(一)参赛项目要求

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应符合大赛参赛项目要求,同时在推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二)参赛组别和对象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分为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

1.公益组

(1)参赛项目以社会价值为导向,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

(2)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3)师生共创的公益项目,若符合“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要求,可以参加本组比赛。

2.创意组

(1)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的痛点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

(2)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3)师生共创的商业项目不允许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可参加高教主赛道。

3.创业组

(1)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的痛点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

(2)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已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如已注册成立机构或公司,学生须为法定代表人。

(3)师生共创的商业项目不允许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可参加高教主赛道。

  五、赛程安排

1.参赛报名(202237-327日):进行竞赛宣讲,202239日(本周三)邀请专家开展竞赛解读的报告,327日前参赛团队将参赛资料提交至院团委邮箱,参赛资料包括:

1)建筑工程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报名表;

2)项目计划书PDF文档(命名规则:项目负责人姓名—项目名称.pdf),项目计划书中不能出现指导老师姓名;

3)初创组、成长组、师生共创组除了上述材料之外,还需提交组织结构代码证、营业执照及其它佐证材料(融资证明、专利、著作、政府批文、鉴定材料等)的电子扫描件或照片。

2.初赛(2022328日)

高教主赛道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分别进行评选,通过专家匿名网评形式进行,依据专家打分成绩排序。各组别选出前12名参加决赛环节,初创、成长、师生共创组可根据实际报名情况确定决赛名额。

3.决赛(2022330日)

主要为参赛团队通过答辩形式进行。包含线上项目展示(5分钟)和评委提问(5分钟)环节。根据专家打分,专家指导委员会合议对参赛项目进行排序。

  六、奖项设置及奖励

高教主赛道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分别进行评选,各个组别分别设一、二、三等奖,一等奖数为该组别参赛项目数的5%,二等奖数为该组别参赛项目数的10%,三等奖数为该组别参赛项目数的15%获奖者均颁发证书和奖金

  七、联系方式:

1.高教主赛道联系人:侯琪玮,电话:18655368886   

2.“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联系人:苏伟刚,电话:15755399917 

院团委邮箱:tw2871078@163.com

  八、其他

关于赛事具体要求,以国赛正式通知发布为准。

附件:1.建筑工程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报名表

附件:2022“河北建设杯”建筑工程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报名表.xlsx

 

                                     建筑工程学院

202238


版权所有  安徽工程大学  皖ICP备10016294号

安徽工程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地址:安徽芜湖市北京中路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