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能力发展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通知公告
关于举办安徽工程大学2024年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暨第七届“课程思政”说课比赛的通知
发布人:李凯  发布时间:2024-11-20   动态浏览次数:10

各学院: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助力我校课程思政建设和“四新”建设,同时为第五届安徽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选拔优秀选手,学校决定举办2024年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暨第七届“课程思政”说课比赛,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分组

   参照第四届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要求,按照“四新”建设、基础课程、课程思政、产教融合等领域设5个大组,即第1组新工科组,第2组新文科组,第3组基础课程组,第4组课程思政组(即“课程思政”说课比赛组),第5组产教融合组;每组下设正高、副高、中级及以下3个小组。

二、参赛对象

   (一)第1-4

我校在职教师,其中主讲教师近5年讲授参赛的本科课程2轮及以上。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均可,若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教师。

   (二)第5组产教融合组

我校在职教师,其中主讲教师近5年讲授参赛的本科课程(应为列入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2轮及以上。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成员(至少包含1名从行业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且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时间2年及以上)

   三、大赛流程及内容

(一)学院初赛阶段

   各学院积极组织动员符合条件的教师(团队)开展学院初赛,按照限额择优选拔推荐教师参加校内复赛,各学院推荐4名教师(团队)参加学校复赛,名额分配如下:

组别

1-3

4

5

学院指标

2(至少1名正高)

1(马克思主义学院除外)

1

   (二)校赛阶段

   校赛分两个阶段。复赛为网络评审,决赛为现场汇报。

   1.网络评审(复赛)

   参赛教师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或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报告)电子版,由专家评委进行网络评审,网评满分为100分。学校根据网络评审成绩由高到低排名,选拔若干名教师/团队(依据报名情况确定)进入第二阶段即现场评审(决赛)阶段。

   2.现场汇报(决赛)

   现场评审阶段,参赛教师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进行不超过15分钟的教学创新设计汇报,专家评委依据选手的汇报进行10分钟左右的提问交流,满分为100分。

   3.计分方式

   进入现场汇报(决赛)阶段的选手,依据网络评审与现场评审成绩各取50%计算总得分,由高到低进行排序评奖。具体评分标准详见附件1

   (三)训练营阶段

学校根据决赛评选结果,组织优秀教师(团队)参加寒假训练营培育,教务处(教师能力发展中心)将邀请校内外专家对入选省赛的教师(团队)进行针对性培训和指导,开展参赛教师课堂教学实录视频的录制和相关材料的完善工作,择优推荐参加省赛。

   四、日程安排

时间

具体安排

1213日前

学院初赛

1216日前

提交创新成果报告等

2025110日下午(暂定)

学校决赛

   学校决赛详细事宜另行通知。

   五、奖项设置及奖励

   本次竞赛设置个人(团队)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3个奖项,获奖名额分别不超过各组别参赛人数的20%30%50%

   六、材料报送

   (一)参赛教师提交材料

1.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或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报告)。

1-3组: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应基于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体现课程教学的创新举措、过程与成效。聚焦教学实践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等,采用教学实验研究的范式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

4组: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应立足于学科专业的育人特点和要求,发现和解决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

5组: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报告。应密切围绕高校与社会或行业企业主动合作、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需求、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发展、组织模式创新与教学模式改革等产教融合方面的内容,以教学研究的范式,聚焦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协同办学的机制等,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另根据国赛要求,还需提供以下证明材料:须截图以PDF格式的教务系统中课程已完成学期的开设信息,参赛课程名称须与教务系统中显示情况一致,由所在学院出具参赛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内容比例证明,应不少于30%。行业企业参与教学相关证明,即学校或学院人事聘任协议或产教融合项目合同等,签订时间在2年及以上)。

报告包括摘要、正文,字数4000字左右为宜。教学创新(或课程思政创新/产教融合)成果的支撑材料及目录详见附件2

2.教学设计创新汇报PPT(备注:此材料为进入校决赛现场评审汇报时现场提交,校复赛无需提交)。

   (二)学院提交材料

    各学院负责推荐参赛教师,审核参赛条件。请各学院1216日前收齐本单位参赛教师需提交创新成果报告pdf(产教融合组另附证明材料)仅电子版1份、推荐教师汇总表(附件3)电子版和纸质版各1份,提交至教务处教师发展科。

   七、有关要求及说明

   1.各学院应高度重视大赛,本着全员参与、重点培育的原则,坚持以赛促教,精心组织学院初赛,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提升教书育人能力。

   2.参赛教师(团队)应保证参赛材料的原创性,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如产生侵权行为或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由参赛教师(团队)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3.参赛教师提交的相关材料和现场汇报环节中的材料均不得出现参赛教师姓名、所在院系名称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4.鉴于最新一届国赛及省赛通知尚未发布,后期如有新的要求,学校决赛也将作相应调整并通知。

   联 系 人:教务处 教师发展科 李凯,联系电话:2871046;质量建设科 黄睿,联系电话:2871284

附件: 1. 2024年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暨第七届“课程思政”说课比赛评分标准.doc

2.2024年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暨第七届“课程思政”说课比赛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课程思政、产教融合创新报告)封面以及成果支撑材料目录.doc

   3. 2024年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暨第七届“课程思政”说课比赛学院初赛推荐教师汇总表.docx

  

安徽工程大学

2024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