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程大学“行走的课程思政”实践团: 三色之光耀井冈 青春实践润初心
发布时间:2025-09-05 浏览次数:131

“我们的班徽融合了信仰火炬与红、绿、金三色丝带,红色代表革命血脉,绿色象征生态初心,金色寓意光明未来,展现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绽放的光芒。”8月中旬,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三湾改编”情景教学课上,安徽工程大学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高娅敏介绍团队设计的班徽时,话语里满是笃定。

今年暑期,安徽工程大学“行走的课程思政”实践团从600多支、9000余人报名团队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25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在校团委的指导下,在纺织服装学院教师孙妍妍、石健的带领下,实践团13名师生聚焦“‘数字小红军’IP赋能红色文化青年化传播的实践研究”课题,以弘扬井冈“三色”为内核,分别围绕“赤诚红”“生态绿”“传承金”,探索让红色历史“活”起来、让革命精神“燃”起来的新路径。

红色铸魂,筑牢信仰根基

井冈山的“红”,是精神的根脉,是信仰的底色。实践团在八角楼重温毛泽东撰写《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的历史场景,体悟“实事求是闯新路”的智慧与勇气;在大井朱毛旧居,聆听毛泽东勤学苦读的事迹,感受“坚持学习勇探索”的深刻意义;在小井红军医院,感怀张子清烈士以生命传递食盐的壮举,理解“艰苦奋斗攻难关”的精神力量;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向死而生的伟大牺牲,体会“坚定执着追理想”的信仰之光;在黄洋界,深入了解以少胜多的黄洋界保卫战传奇,感悟“依靠人民求胜利”的宝贵经验。一处处革命旧址,成为实践团一堂堂生动的“思政金课”。

绿色赋能,延续发展初心

井冈山的“绿”,是发展的底色,是初心的延续。实践团重走“挑粮小道”,亲身体验革命岁月中物资运输的艰难,也更惊叹于井冈山的满目苍翠、生机盎然;在神山村走访调研,实地感受村庄良好的生态资源和红色文化底蕴,真切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伟力,老支书欣慰说道,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旅游饭”“生态饭”;攀登南山火炬广场,穿越林海重温“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感知井冈山精神如星火燎原,引领中国革命开辟新天地;漫步龙潭,重走的每一步都是当年红军战士曾踏足的山路,也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相映生辉。绿色,已成为井冈山高质量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金色传承,激活青春力量

井冈山的“金”,是希望的光芒,是精神的传承。实践团着力推广“数字小红军”IP形象,紧扣“数字赋能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研究”选题,系统开展从文化元素提炼到文创产品开发的创新实践。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南山火炬广场等地组织开展集章打卡活动,发放自主设计的文创产品,吸引近千名游客、学生和长者参与。队员们与群众面对面讲述井冈山故事,推动红色文化融入生活。团队还与东北农业大学、暨南大学、宁波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五谷杂粮画”校际共创,以红米等材料再现井冈山故事,让寻常粮食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新载体。

赤诚红、生态绿、传承金,三色交织不仅是井冈山精神的象征,更指引着实践团的行动方向指导老师孙妍妍表示,将继续深化“数字小红军”IP建设,拓展红色文化创新表达,让井冈山精神在数字赋能中焕发新的时代生机,在青年心底深深扎根、熠熠生辉。

(文:孙妍妍、高俊、沈翠;图:孙继海、吴仲兴、余子瑶;编辑:孙妍妍;预审:梁雪松;审核:李长龙)